1/0
2025年上海交通工作会议召开,部署这些重点工作
“上海交通”微信公众号02-28 16:33:08

今天下午,本市召开2025年上海交通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2024年上海交通行业各领域稳定运行、向好发展。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蝉联全球第一,完成5150.6万标准箱,创全球港口最高纪录;机场货邮吞吐量完成420.6万吨,跃升全球城市第二。对外人员流动大幅加快,对外旅客发送量达到2.1亿人次,同比增长13.7%。公共交通客运量持续回升,日均客运量达到1338.9万人次,同比增长1.7%。货运规模保持增长,全社会货物运输总量完成15.6亿吨,同比增长1.5%。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今天的上海交通工作会议上透露,今年将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聚力扩大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

有效支撑全市经济稳增长。

推进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扩大交通领域有效投资。“开工一批”,开工建设沪乍杭铁路、罗泾港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北横中运量公交、S5沪嘉高速入城段等项目。“建成一批”,建成2号线西延伸、18号线二期、沪杭客专南联络线、浦东机场西区智能货站等项目。“推进一批”,持续推进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东方枢纽上海东站、浦东机场四期扩建等海空枢纽项目,以及沪通二期、沪渝蓉铁路、上海示范区线、嘉闵线、19号线、20号线、21号线、23号线等轨道交通项目。

深化交通行业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交通领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8.0。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上海市市域铁路运营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制修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增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智慧好办”“免申即享”改革事项,推进“一业一证”“跨省通办”等改革。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企沟通平台,强化交通经济运行实时监测和调度,加大为企纾困助企增利力度。

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完善物流设施布局,依托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撑形成综合货运枢纽集群,推动中欧、中老等国际货运班列持续发展,推动新能源重型载货汽车推广应用与试点运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支持多式联运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进集运MaaS迭代升级,逐步打造“随申运”品牌。

聚力落实国家重大战略,

切实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级。提升海空枢纽服务能力,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短板,积极推动航运中心“三化”转型。办好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系列活动。

完善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交通规划对接,推进上海大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修编,编制铁路运营与管理、交通物流等领域发展规划。

推进交通强市建设。科学编制综合交通发展“十五五”规划,指导各区加快编制区级综合交通规划,推进上海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验收,持续推进交通强市重点任务。

聚力提升交通服务品质,

支撑人民城市建设。

推进公共交通提质增效。优化重点轨道交通车站客运组织,促进运能精准供给。有序发展定制公交,优化调整毗邻公交线路布局,基本实现公交电子站牌全覆盖。加快推进公交“微枢纽”建设,持续完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交线路配套。

提升交通设施品质与运行效率。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开展内环高架“年轻化”四期工程,推进轨道交通大修更新以及站点出入口电扶梯、第三卫生间等设施新增,加快实施地面公交站点品质提升行动,持续推进精品道路区域打造、公路驿站改造等道路品质提升工程,打造更多“小而美”工程。提升道路交通运行效率。研究区域性交通拥堵治理方案,有序推进道路拥堵点改善。持续推进禁非恢复工作。进一步打通公交专用道断点、堵点。

扎实推进“停车资源优化”“公交出行和慢行交通体验提升”等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

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交通领域“三化”转型。

持续推进交通数智化转型。推动交通领域科技设施及平台建设。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交通数据创新实验室建设,推动两场三站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交通运行保障数字化项目建设。提升客运MaaS服务能级,优化完善“枢纽通”功能,建设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

持续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机场、港口新能源非道移动机械占比分别达到30%和60%。推进光伏等新能源应用项目落地。持续提升靠港船舶岸电应用尽用比例。健全船舶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持续优化接收布局,提升岸基接收能力。深化绿色航运走廊建设。

选稿:曾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