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六姊妹》:在烟火日常中传承“家”文化
光明日报02-26 09:58:26

年代家庭情感电视剧《六姊妹》以安徽淮南小城中何家六姊妹的成长为主轴,用跨越几十余年的时间架构,记录一个家庭四代人的生活变迁。浓郁的烟火气和温润的旧时光,让该剧流溢出真实质朴、亲切治愈的气质。而故事中复杂的情感结构和精神寓意,则向观众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内涵。

《六姊妹》延续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真实感,以轻快灵动的笔触传达出“生活流”叙事的魅力。该剧聚焦何家六个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如实记录一个大家庭的柴米油盐、离合悲喜。故事整体沉浸于质朴、生动的日常世界,用琐碎的小事拼凑起生活的镜像:家丽从河里抓了一只老鳖给妈妈补身子,结果邻居家小儿子贪玩,被老鳖咬了一口;家丽喜欢为民,用搪瓷缸装了家里糖蒜送给他表达心意;为了给妈妈织双手套,家丽拆了自己毛衣的边,缠成一团红毛线……诸如此类温情有趣的细节织出了真实生活的肌理,从家长里短的日常之中细品人间烟火百态。

与都市精英、古装权谋等类型作品不同,几乎所有年代剧都以给普通人作传、书写平民史诗为创作目标。去年的《小巷人家》如此,今年的《六姊妹》亦然。《六姊妹》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和家人的影子,六姊妹里没有谁是达官显贵,没有谁是天赋异禀,顺利考上大学的只有何家欢一人。父亲何常胜不幸去世,姐妹们痛彻心扉,但伤痛之余,老四、老五还是为争岗位顶替名额吵得不可开交。这就是普通人,没有极致的善恶,但都有精明、糊涂、大方、自私等不同面向。他们偶尔妒忌使坏,但大多数时候也淳朴善良。这群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彰显了全剧坚定的普通人视角。

这个故事不仅“接地气”,还能体现历史的变迁轨迹,折射社会发展脉络。几十年的岁月中,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重大事件都默默地将众人的命运牵引向不同方向。何家六姊妹们出生、工作、结婚、生孩子……大小家庭分分合合。故事举重若轻、不急不躁地状写六姊妹在生活难题面前的选择和应对,如化盐入水般静观历史的波折起伏,没有过多戏剧性的干预,就让人物命运随着时代齿轮自然地转动向前,让观众耐心地体会岁月究竟如何影响普通个体与家庭。

时代之中,生如苔花般的人们坚忍地感受着悲欢,心怀希望地“一点一点往前挪”。不管经历了多少变故,割不断的血脉亲情、抹不掉的善良底色、向阳而生的生存智慧,终究能够让一家人把“跌宕”走成“祥和”。这是该剧用何家姊妹的“六味人生”酿出的生命况味,它提炼出了中国人心中永不磨灭的、始终为个体提供身份确认的情感轴心,那就是“家”。在中国人的心里,家是风雨中的避风港,是任凭命运如何冲击,都依然能够获取勇气和希望的庇护所,是漫长的岁月之中,支撑人不断成长与前行的动力源。

《六姊妹》从朴素的日常中发现生活的诗性,于平淡的生命中积蓄情感的力量,引导观众去探寻家庭关系与人类情感的深层次意义。剧集满载着对“家”文化的传承热念,穿越历史与当下的时光,召唤善与爱、真与美。中正、沉稳的创作心态,让作品在内容市场激烈的竞争当中突围出来,延续了年代剧的口碑和影响力,也为更多此类佳作的问世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