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用AI来检测论文是否由AI代写?大学校长直言:事后监管并非治本之策
解放日报02-23 07:00:00

一段经历,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感慨不已。几年前,还在上海大学工作的他去杭州出差,与上大毕业生、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有过交流。“他提及创业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但没有放弃的意思,看得出他很想做成事情。”

青年科技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而人工智能(AI)为科技创新插上翅膀。作为教育界委员,汪小帆一直在思考,高校如何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我们应该提供合适土壤,让年轻人的创新活力变成创新能力”。

教育的“打法”要变

从2023年ChatGPT,到2024年Sora,再到今年的DeepSeek,人工智能以一种燎原之势赋能千行百业。“如今不仅是人工智能赋能科学(AI For Science),更是在赋能技术(AI For Technology)。”汪小帆以上应大重点专业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为例,传统调香工艺更多靠调香师的经验与感觉,随着引入AI技术,通过分析受者皮肤,一款定制香料调制完成。

“对于大学管理者来说,现在可以是最好时代,也可能是最坏时代,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在汪小帆看来,AI的蓬勃兴起对高校教育带来两个“加速”——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加速滞后”,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加速超越”,而解决快慢不均问题需要改变教育的“打法”。

汪小帆举例,不久前有学生问他,既然AI都能编程了,大学生现在为何还要学编程?他回答:“就像不能因为计算器出现,小学就不进行加减运算训练一样,AI时代更需要一批深刻理解技术原理的年轻人。”但他同时谈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要应时而变,更要思考如何通过高效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分析、协同解决能力。如今,学校成立技术智能协同创新研究院,并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编程基础、人工智能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应用等3个模块组成的《智能技术基础》通识必修课程。

采访中,汪小帆提到AI教学不能是冷冰冰的,要让AI在实际使用有正确价值观,实现价值对齐,真正让科技向善落到实处。“AI技术越发达,就越凸显人的情感重要性。我相信,机器能最大程度地模仿人,但终究与人不一样。”

变事后监管为事前规范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开始拥抱AI技术,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道德问题与诚信风险,比如代写作业和论文,伪造或篡改数据和图表,侵犯隐私和知识产权等。

有的高校用AI来检测论文是否由AI代写,但汪小帆坦言,这种事后监管并非治本之策,更可能陷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怪圈。于是,汪小帆会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呼吁,从国家层面出台高校人工智能工具规范使用指南,明确高校师生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合理边界。

在他看来,一方面,之前国家层面已集中出台有关规范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文件,另一方面不少高校也就规范使用做了不少积极有益探索,这都为制定全国性高校使用指南打下基础。

“最关键的,是要加强对师生的必要指导,避免他们无意中踩上红线。”汪小帆建议,考虑到学生和教师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分别针对学生和教师编制案例式培训教材,把人工智能工具的规范使用纳入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必修课程和教师培训内容,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提供相应课程。此外,考虑到Ai技术发展迅速,需要结合高校使用反馈及时更新版本。

在之后的政协会场上,汪小帆会和其他教育界别委员交流,共同完善提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激发每个人成为不同的人。”汪小帆说,“我们要充分相信年轻人,让他们在高校土壤中茁壮成长”。

【记者手记】

作为信息工程领域专家,从201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开始,汪小帆每年都会提有关信息化推动教育发展的提案,从最初的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如今的智能化;具体建议从AI赋能高等教育,到AI赋能新兴就业,再到今年呼吁高校出台AI使用规范。

一个题目盯到底,一方面靠是专业能力,判断出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靠的是责任感。用汪小帆的话说,“既然年轻人创新无限,我们高校、社会更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每个人的潜能激发出来、汇聚起来,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就会变得更加强大。”他还告诉记者,今年两会结束后,会继续跟踪AI新变化、新趋势,争取有更多思考,提更多“贴肉”的建议。

将自己所学所长,加之日常工作中的所见所思,形成提案建议,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尽一份力,体现的正是政协委员的履职为民。

作者:洪俊杰
选稿:费一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