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焦点访谈|从质疑到信任,这位藏族女干部如何成为村民心中的“自家人”?
央视网02-20 21:46:54

|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何小青是一位在西南边陲扎根基层的藏族女干部,曾任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咯尔乡德胜村驻村第一书记。2024年8月,何小青在下村开展入户工作途中不幸坠河遇难,生命永远定格在39岁。由于遇难时手机遗失,何小青没有留下生前工作时的第一手影像资料。而在当地干部群众的追忆中,她是一朵扎根祖国西部的“高原玫瑰”,坚韧而细腻,绽放在防灾减灾的第一线,绽放在托底性帮扶的主战场,绽放在矛盾化解的最前沿,绽放在德胜村村民们的心中。

何小青,藏族,共产党员。2006年大专毕业后,当过教师和四川省金川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干部。2023年8月,在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轮换中,生活工作在县城的何小青,主动请缨到该县咯尔乡德胜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刘再琼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何小青的情形。

四川金川县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刘再琼:“我心想怎么给我分这样一个第一书记,看她干干净净的,不像做事的人,年轻女子能做什么。”

德胜村依山而建,山中沟壑纵横,其中石家沟是最大的一条。

一坝之隔便是德胜村一组四十余户村民的住所。以往,村里常受洪水侵袭,尤其到了夏季,水患更是肆虐成灾。

为解决水患问题,咯尔乡为德胜村争取到了以工代赈项目,在石家沟两岸修建防洪堤。

刚到德胜村不久,何小青便发现部分村民与村“两委”因防洪堤的建设正在闹矛盾。村民认为,原来的设计方案无法满足防洪的实际需求。

村民们提出加高堤坝的建议,但这意味着工程量的增加和额外成本的投入。然而,在以工代赈项目中,实施方案与资金都已确定,很难更改。

为了深入了解情况,何小青走访了多位村民,实地考察了历史上洪水翻坝的情况。她认为村民们的诉求合理,堤坝的加高确有必要。于是,迅速向乡政府反映了这一情况。

四川金川县咯尔乡原党委书记寇良峰:“她第一次说的时候我也拒绝了。那时她刚到乡镇驻村,我想她可能是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老百姓跟她说了,可能跟着老百姓的思路走了。”

寇良峰的话并没有劝退何小青,她之后又多次找到乡政府。在何小青的坚持下,乡里同意请来设计公司重新勘察、计算,堤坝可以加高,但需要自行解决多出来的资金缺口。

产生的额外费用,空缺怎么填?何小青没打退堂鼓。为了做到既合情又合规,她和村干部多次讨论,决定从材料组织、提高机械调度效率上抠出一部分钱。

与此同时,何小青和村干部们动员村民自愿投工投劳。

在何小青的驻村日志上,记录了修建防洪堤的过程。9月16日,查看防洪堤工程施工队前期画线准备。9月18日,召开会议商议防洪堤工程实施前准备工作方案。9月20日,召开社员大会通报实施方案……

防洪堤10月中旬动工,12月下旬完工。2个月零5天的时间里,无论天晴下雨,何小青每天都要去工地上守着,紧盯施工质量。

2023年12月,防洪堤验收成功,最高处加高了3米,整个防洪堤延长了500米。

2024年夏天,金川县降水多、雨季长,汛情十分严峻。这道新建的防洪堤成功抵挡了三次洪水,德胜村得以安全度汛。

修建防洪堤让村干部和村民们对温柔的女娃子何小青刮目相看,渐渐地把她当成了自家人。这份信任为何小青日后解决村里的矛盾纠纷打下了基础。

德胜村地处金川水电站施工建设的主要区域,各种利益矛盾交织。多年前,金川水电站施工占用德胜村集体林地资源,涉及林地征收补偿费用1100万元。然而,补偿款迟迟没有发下来。

村“两委”和村民们的分配意见不一致,分配方案难以确定,导致这笔补偿款在村集体账户上“趴”了五年。村民们对此意见很大。

到底是把资源费全部分给老百姓,还是留存一部分给村集体?何小青和村“两委”干部沟通之后,最终统一了分配意见。

刘再琼:“她说老百姓要分就给老百姓分完。我们说老百姓强烈要求必须分。”

是按现有户籍人口进行分配,还是以林权改革(实施)的2008年12月31日在册的户籍人口为准?意见很难统一。

走访中,何小青与村干部们认真听取老乡的意见。最终村民进行投票,通过了以林权改革实施的2008年12月31日在册的户籍人口为准的分配方案。

然而,投票选出分配方案仅是第一步。接下来,统计人口、确定分配名单等工作更为繁琐,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令人头疼不已。

四川金川县德胜村驻村工作队原队员郑向东:“特别是村民提出来,已故的人口是否在分配的时间段里,因为时间已经很久,大家也不是很清楚。何小青就提出来,到坟头上去具体核实。”

分配名单前后公示了三次,村民意见从几十条到几条,再到零条。终于在2024年5月17日,村民们签下了承诺书,进行了最终确认。

1100多万元的补偿款终于得到妥善解决,村民每人分了9000多元。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何小青一有时间就走村入户,她的工作日志上也记满了走访情况、村民家中困难。除了解决村民眼前困难,何小青还在一次次走访和培训中积累了关于村子长期发展的思考。

德胜村有种梨树的历史,但是随着品种老化、交通相对不便,以及青壮劳动力逐渐外出务工,村里的梨树基本处于无人管护的状态。来到村里之后,何小青动员了退役军人等回村来承包梨园。

在村里协调下,卢显兵很快承包了村里150亩梨园,何小青协助他们了解政策、争取补贴,介绍技术专家。

今年初,卢显兵申请的梨园培育补助也完成了申报,他的信心更足了。

2024年8月22日,何小青在下村开展入户工作途中不幸坠河。听闻消息,很多村民自发跑来河边帮着寻找。经过近9天的搜寻,8月30日,救援人员发现并打捞出何小青的遗体。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根扎基层,摸实情、解实困。建功西部,能力和办法的背后,是干事创业的初心和坚守。信念坚定、奋发有为,在基层服务的岗位就是报效祖国的阵地。牢记总书记嘱托,何小青就是在踏实执着地把一件件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把人们心中的一个个问号变成了感叹号。斯人已去,但这片土地和人民都不会忘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