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注意!提防“倒春寒”!
今日闵行02-18 17:16:34

雨水节气细雨绵绵润万物正是养生好时节这些关于雨水节气的特点与养生之道你都知道吗?↓↓

节气特点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个节气,每年公历2月18日—20日交节。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标志着降雨的开始,此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靠近,北半球气温回升,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自然界也逐渐从阳气蛰伏、万物萧条的冬季迈向阳气生发、万物萌动的春季。

图片

天气变化上能够明显感觉到降雨增多,此时气温回升,暖湿气流活跃,与冷空气交汇频繁,导致降水概率增加,雨水渐多,春雨滋润大地,是这个节气最显著的特征。虽整体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冷暖空气交替仍较频繁,气温波动大,有时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天气时冷时暖。

起居养生

“雨水有雨百日阴”,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倒春寒”是雨水的节气特点,故防寒保暖仍是重要的保健规律。春季阳气升发,此时人体皮肤腠理已较冬季变得疏松,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寒风凛冽,但若不加注意,风寒湿邪仍可乘虚而入。因此在衣着上主张“下厚上薄”,不可骤减,颈项、腰部、双足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需要格外精心防护。“寒从脚起,湿从下入”,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能起到很好的温散寒湿的效果。

图片

肝属木,应自然界春生之气,主疏泄,在志为怒,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精神情志的异常:疏泄太过,则肝阳亢逆,表现出烦躁易怒、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等;疏泄不及,则肝气郁结,表现出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等,气郁日久,又可化火生热,而变生他病。故春季要力戒暴怒忧郁,积极调整,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养生

古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则水谷精微利用充分,气血旺盛,脏腑功能强盛,反之则气血匮乏,脏腑衰弱,易于感邪。《千金方》中说道:“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时节,养生不仅在于调肝,更重在补脾。五行中肝属木,在味为酸;脾属土,在味为甘。因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甘味之品可补益脾气,避免肝旺克脾。

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增多,地湿之气渐生。如果天气长期潮湿,或人们体质虚弱、涉水淋雨,以致湿邪过盛,入侵人体。“脾喜燥恶湿”,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不适;同时,“湿性黏滞”,湿邪难以去除,因此应内养脾气,外清湿邪,从而达到健脾养脾的目的。

饮食上宜少酸多甘,以养脾胃之气,可多食一些养肝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仁、小米、百合、荸荠、猪肝等。雨水后天气转暖,风多物燥,常出现皮肤干燥、嘴唇干裂的现象,可多食些绿叶菜、柑橘等新鲜多汁的蔬果补充水分。应少食羊肉、辣椒等温热之品,否则辛温太过,肝木过旺,脾土反伤;少食油腻之物,肥甘厚腻最易生湿困脾,损伤脾气;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图片

薏苡仁,又名薏仁、米仁,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之品。其性甘、淡,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之效。《千金月令》中所说:“春月宜喝粥”,薏苡仁与党参、山药、莲子、百合等相配煮粥都是不错的选择,共奏健脾祛湿、益气养胃之效。

穴位养生:

1.足三里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也是胃经五输穴的合穴,胃的下合穴,五行属土,为人体第一长寿大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的作用,可健脾和胃、运化水湿、主治脾胃病和水湿为患。

取穴:站位,弯腰。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处即为此穴。

方法:用两只手的拇指指端分别按压住两腿的足三里穴,指端位置不动,用力由轻渐重,连续而均匀地用力按压。这个季节也可进行艾灸,每天艾灸15—30分钟,可以帮助强壮身体,健运脾胃。

图片

2.中脘穴

中脘穴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穴为主进行调理。

取穴: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于胸骨体下缘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方法:按摩时一般取仰卧位,选择食指或中指进行点按,可以按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2—5分钟,重复5次左右,每日均可进行。也可进行艾灸,以达到健运脾胃,调节气机的作用。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