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孩子呼吸道感染如何护理?这份健康小贴士请家长收好!
上海徐汇02-18 11:25:21

冬春换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孩子反复感染,该怎么办?居家照护有哪些要点?小编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综合科梅枚医生、王立波主任医师、张莹主管护师为大家科普。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表现

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炎、鼻窦炎、中耳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

如果孩子一年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过一定范围,就可以判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室内外环境污染、被动吸烟等,导致病原体暴露增加。

个体因素,如存在早产、营养不良或穿衣不当等。

部分孩子反复感染,与鼻咽部的慢性病灶有关,比如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存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过敏性炎症,也容易继发感染;尤其是反复肺炎的患儿,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基础疾病。

儿童呼吸道感染,居家照护要点

通常情况下,感染呼吸道疾病的轻症儿童无需住院,以居家照顾为主;住院儿童经过急性期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居家,合理的照护有利于及早康复。

居家照护注意六个要点,具体如下:

注重生活护理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切勿在室内吸烟;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每次20—30分钟;勤晒衣被,最好于太阳下暴晒。

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间,应减少外出,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室内场所,如室内游乐园、电影院等。

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建议≥6岁儿童自行佩戴口罩;3—6岁儿童在父母的监督下佩戴口罩;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使用肥皂水或者洗手液洗手。

正确规范用药

正确的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给儿童造成伤害。

首先,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规范服药,切勿随意停药、换药、漏药、减量。其次,服药过程中一旦出现荨麻疹、发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此外,了解并掌握药物贮存方法。

1.温度的具体要求为:

冷处,通常指2℃~10℃;

阴凉,指不超过20℃;

凉暗,不超过20℃且避光;

常温,则是指10℃~30℃。

2.注意将药品分类存放,并与食品、物品分开存放。

3.用药后需将瓶盖拧紧,恢复儿童安全盖至保险状态。

4.药品应放在儿童不宜触及的地方,以免误服或打翻。

做好饮食管理

尽量选择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饮食宜清淡,不能过于油腻、过甜或过咸。

家长可制作蔬菜瘦肉粥、鸡蛋蔬菜面、菜肉小馄饨等种类多样、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肥肉、五花肉等脂肪含量过高的肉类。

可适当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新鲜水果、牛奶、豆制品等,避免摄入薯片、辣条、饼干糕点等高盐、高油或高糖的食品,不宜吃冰激凌、冰冻饮料等生冷食物。

少食多餐,多喝水,不喝各类含糖饮料。

勿忘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呼吸道感染儿童居家照顾的重点,出现以下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来院就诊,具体如下:

1.精神萎靡,反应差,出现嗜睡、频繁呕吐、头痛、惊厥等;

2.反复高热不退,体温≥38.5℃,服用退热药后退热效果不佳;

3.咳嗽咳痰加重,伴有喘息;

4.呼吸急促(在安静呼吸下,小于2月龄的孩子,呼吸次数≥60次/分;2月龄—1岁的孩子,呼吸次数≥50次/分;1—5岁的孩子,呼吸次数≥40次/分;大于5岁的孩子,呼吸次数≥30次/分)、呼吸费力(出现“吸凹”、鼻翼扇动等);

5.家中自测血氧饱和度值(指脉氧)≤90%。

积极呼吸锻炼

康复后,可运用游戏的方式,指导孩子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既能提高孩子的肺活量,也能增进亲子关系,如吹气球比赛、“看谁吸得快”(吸纸片游戏)、吹风车、乒乓球“过河”等。

另外,可以教孩子练习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

进行疫苗接种

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推荐接种流感病毒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家长可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带孩子选择接种。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