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一碗馄饨里的“重生” ,“奶茶阿姨”崇明岛上二次创业
上观新闻02-16 09:27:00


“来!菜肉馄饨来了!”清晨6点45分,崇明中兴镇兴工路6号的三层小楼前,69岁的卞根琴系着围裙,为食客端上第一碗馄饨。案板上,崇明本地黑毛猪肉馅裹着野荠菜,轻薄面皮包裹成一个个“白胖子”。门外,落了一地红色爆竹屑,花篮簇拥,下雨天,食客依然络绎不绝——“阿姨食堂”开业的第一天,也是她“重出江湖”之日。

上海小囡的味觉记忆

卞根琴,大家都叫她卞阿姨,她开在虹口区霍山路上的“阿姨奶茶”让许多人喝过就念念不忘。1992年下岗后,卞根琴推着小车卖甜羹,凭借一杯“血糯米奶茶”走红,成为上海初代网红奶茶“鼻祖”。三十年如一日,她坚持现煮现卖、零添加,一杯奶茶里半杯糯米饭,沉淀了多少上海小囡的味觉记忆。

然而,2021年因地块征收,霍山路奶茶店被迫关闭。关店前一天,卞根琴送走最后一批顾客,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店里大哭了一场。

此后,她搬回年轻时工作过的崇明,过起“隐居”生活。但闲适的乡村日子并未治愈这位劳碌半生的老人。“空下来就难受,反而病了两场!”卞阿姨坦言,住院时望着天花板,满脑子都是顾客的笑脸和灶台的热气。2024年底,她决定再次创业。

食物连接的社区密码

新开张的“阿姨食堂”,是卞阿姨与崇明的一场双向奔赴。一楼厨房里,手包馄饨、面条、现熬的牛肉汤、手工切制的开洋蛋皮紫菜,延续了“零预制菜”的坚持。价目表上,荠菜鲜肉馄饨10元10个、大排面16元,分量足到“一口塞不下”。开业前她已经连续紧张了好几天,没睡好觉了。

“要在崇明开餐饮店,起初我是不同意。”卞阿姨的儿子赵舫舟开业第一天特地过来帮忙,临时充当收银。“毕竟我们没有开餐饮的经验,这里到底适不适合经营,也不太确定。但还是拗不过她的执着。她这个人就是闲不住,本以为是回崇明躺平养老的,没想到她却要二次创业。”

这或许就是卞阿姨对“人气”的执着。当年开奶茶店,她能同时记住五位顾客的“定制”需求:“穿蓝毛衣的小姑娘不要珍珠”“戴眼镜的爷叔少糖少冰”。在“阿姨食堂”筹备时,卞阿姨特地要求将出餐口对准用餐区,氤氲蒸汽中总能看到她探出身子给食客端出热气腾腾的餐食。

“阿姐,馄饨汤要加勺猪油伐?”卞阿姨用崇明话同一对老夫妇说道。“我妈就是喜欢和人打交道。”赵舫舟站在食堂收银台前,望着母亲穿梭于餐桌间的背影感慨。

都市人的精神岛屿

崇明对卞阿姨而言,是疗愈之地。1976年,19岁的她作为知青在岛上工作了20年,学会了崇明话,爱上了这里的稻田与江风。奶茶店关张后,她重返故地,每天骑摩托车兜风、逛东滩湿地,她常说,“这里比国外还要漂亮。”

她的执着还源自于“底气”,多年来生活在崇明积累的经验以及“田野调查”令她有信心,她喜欢逛菜场、研究本地人的口味,甚至客串调解邻里纠纷,逐渐融入这片土地。“来店里帮忙的都是我这几年在崇明认识的小姐妹,这里的人有人情味、好相处。”卞阿姨说。

也正是这样的生活节奏吸引着越来越多都市人上岛。开业当天,不少食客特地开车远道而来。陈女士说:“小时候就住在阿姨奶茶店附近,是阿姨的‘老邻居’,前几年因为工作调动来到崇明,听说阿姨食堂开了,一早特地赶过来。”临走前她打包了25只馄饨:“带回去,给家里人也尝尝。”一位带着孩子的父亲感叹:“这馄饨比自己家里包的还扎实!”隔壁中馨福利院预订了17份午餐,店员说:“阿姨的馄饨,肉很新鲜,老人们吃得香。”

“餐饮店比奶茶店吃力多了!”开门营业半天,客流似乎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听到此起彼伏的“鲜得来”“味道赞”,赵舫舟心中既喜又忧,喜的是生意兴隆,忧的是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老母亲能否承受得住。然而,卞阿姨的劲头比任何人都足。凌晨四点半就起来备料、手工剁馅、切配菜、包馄饨,连辣椒酱都是自己作的,她坚持亲手做才能把控味道。她从未向年龄妥协,这种坚韧也感染着周围人。来帮忙的本地阿姨说:“她比我们还有活力!”

中午时分,食堂座无虚席。卞阿姨依旧在厨房忙碌,耳后的银发随着动作轻轻晃动,铁锅里煮开的馄饨咕嘟作响。门外,有人探头问能不能打包一份。一碗馄饨的热气中,有人吃出童年的味道,有人尝到了乡愁,也有人品出了“活到老、做到老”的生命力。“不服老”的卞阿姨用一碗碗馄饨,温暖着每一个过路人,在崇明的江风里,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选稿:王珂然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