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焋糕,怎么读?这可是莘庄地道老味道!还有……
今日闵行02-16 10:37:08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大部分的节日都离不开吃。顺应不同的时令规律,品尝属于当下的应季食物,是中国人的生活美学。许多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今天,不妨跟着我们一起去认识莘庄的传统食俗→


干蒸圆子

图片



每逢正月十五

莘庄人必吃的“元宵”

有着独特的烹饪方式

其名为“干蒸圆子”


它曾是莘庄居民出农活时

经常携带的一种点心

圆滚滚的干蒸圆子

馅料丰富、外皮软糯

共有咸、甜两种口味



咸口是上海人钟爱的菜肉馅

剁碎后的荠菜加之精选猪腿肉

既保留了荠菜的鲜香

还增添了一口爆汁的惊喜感



甜口则有两位“常胜将军”

无论是喷香扑鼻的黑洋酥馅

还是细腻如丝的豆沙馅

甜而不腻、入口即化的口感

可谓“嗜甜人士”的首选


图片

焋(zhuàng)糕

图片


“焋”意为把米装入特制模具熏蒸

“糕”则音同“高”

具有“年年高”的寓意

焋糕是莘庄人儿时记忆中

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


以前老莘庄人常做的焋糕


或是在家亲手制作

或是去糕点店买上一整块

与亲朋好友分享

每逢过年总要吃上一回



在特别定制的模具中

飘香四溢的糯米糕

表面印刻着独特的字样

内里包裹着绵密的豆沙


经过焋打和大火熏蒸

新鲜出炉的焋糕

各个造型精致

软糯香甜,满口留香


图片

煎考(㸆)

图片


煎考并非莘庄本地的小吃

却是莘庄常见的传统小吃之一

每逢农历七月初二

新媳妇要做煎考

带回家看望母亲

本地话又称“煎考望娘”



其制作食材非常简单

主要是面粉和白糖

若是揉面时加上芝麻提香

那便是老少皆宜的美味



光滑细腻的面团

分成一个个小团

擀成一条条薄片

待锅中油沸腾

便可放入油锅中

煎至表面金黄即可



除了面片形状的经典款煎考,莘庄地区曾流传着以花为造型的煎考。诸如“六角花”煎考,其制作步骤在擀面后略有不同,需擀成特别的正方形薄片,并按照对角线对折,左右各切四刀,随后将边角的薄片,依次向中心靠拢,便有了“六角花”的雏形。



据悉,若是使用面粉制作煎考,捏好花型后还需晾晒一阵,这样的煎考在油煎后,造型更加精致,口感更加香脆。感兴趣的小伙伴,在家也可以动手制作起来!


图片

菜卤蛋

图片


在老莘庄人眼里

家乡的味道就是

菜卤蛋配一碗白粥

这口小时候的味道

你还记得吗?



“以前莘庄家家户户都会腌制咸菜,咸菜既可以单吃,也能拿来炒菜,而剩下的咸菜汁经过多次过滤,直至汁水清澈无沉淀便成了我们常说的菜卤。”据莘庄居民卫国全介绍,制作菜卤蛋的关键便是菜卤,最好的是春天用盐菜剑的卤加工后制成的菜卤,质量更好。如何让菜卤蛋更入味?他还分享了一个小诀窍↓


六七分熟的白煮蛋

首先放入冷水中浸泡

并轻轻敲碎蛋壳

随后放入陶瓷锅或砂锅中

慢慢倒入菜卤汁

直至盖过鸡蛋顶端



经过两小时的小火慢煨

以及一个晚上的沉淀

吸饱了汁水的菜卤蛋

香气四溢、口感鲜美 

还拥有着如大理石般的花纹

简直是“下饭神器”


选稿:吴梦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