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让日常生活美起来|素不相识的他们因何而聚?来,一起跳舞吧!
上观新闻02-15 20:47:00

展臂如鹤、转腕如柳,虹桥镇美阿里舞蹈队的舞蹈《鼓秀春色》让人看到朝鲜族舞蹈的刚柔并济;舞袖翻飞、步履轻盈,园园舞蹈团的舞蹈《临江仙》让人们领略汉唐文化的魅力。今晚,《有灵且美——2025舞蹈达人闹元宵》公益演出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以下简称“国舞剧场”)举行。

让人感慨的是,在聚光灯下跳得眉飞色舞、酣畅淋漓的“舞蹈达人”并非科班出身,他们中既有从广场舞起步的阿姨,也有怀揣舞蹈梦想的孩童,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因着同一份热爱相聚。一起跳舞吧,跳出庸常忙碌的生活;一起跳舞吧,为梦想找一处安放之地。

汉唐古典舞《临江仙》融合“博袖”技巧创意编排,古朴雅致、轻盈柔美。舞蹈中,舞者要通过袖子的挥动、展开和收叠,结合拧、扭、倾、曲等不同体态,展现古典舞的唯美和意境。隔着如梦似幻的舞台灯光,实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台上优雅自如地抛袖、叠袖的竟然是一群平均年龄56岁的阿姨。她们轻柔飘逸的舞姿和眉目间那份神采奕奕让人折服。

“园园舞蹈”创始人,科班出身的高园园,在遇到这群爱跳舞的阿姨前始终觉得“跳舞的人都是吃青春饭的”,舞蹈演员黄金生涯就那么短短十几年,随着你的身体机能、体力耐力以及年龄衰退,必然会走到瓶颈期。”但是当她离开专业舞团,在更广阔的天地结交了各色各样的爱舞者,她的想法被一点一滴地改变。

最初,园园想创办工作室是偏向幼儿舞蹈的,但很快发现这条赛道已然饱和。而在广场舞领域,很多中老年舞蹈爱好者却求学无门。“她们从广场舞起步,渐渐不满足,想要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更高阶的舞蹈。”在园园看来,她们对舞蹈的虔诚和热爱,不输任何专业舞者。

“园园舞蹈”的学员中,年龄最大的丛老师已经74岁,她自2020年开始跟随园园老师,从70岁跳到74岁,年龄在递增,但爱舞之心从未改变。教学相长,园园说:“我们教她们跳舞,她们教我们重新看待舞蹈——哪有青春饭一说。爱跳舞的人不会因为青春不再而停下舞步,爱跳舞的人永远青春。”

来自虹桥镇美阿里舞蹈队的《鼓秀春色》备受瞩目。这支舞蹈队60%以上的队员是居住在上海的朝鲜族女性。她们身着传统朝鲜族服饰,背着长鼓,用欢快的舞步和灵动的鼓点,展现了朝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领队马姐表示:“希望通过舞蹈,让更多人了解朝鲜族文化。”

身量高挑、笑容甜美的安红梅,在队伍中分外显眼,她精准地踏着鼓点舞到台中央,舞姿柔美又蕴涵力量。她张开双臂展翅如鹤,高贵又不失典雅;她轻灵转身矫健如鹰,裙摆转出一个圈;她的舞蹈有种特别的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想要随着她的节奏摆动。

“跳舞的快乐是会传染的。当你投入地尽情跳舞,那种发自身心由内而外的欢愉,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安红梅是朝鲜族,血液中就流淌着舞蹈基因,小学时就被选入舞蹈团,自小打下了朝鲜族舞蹈的基础。父母没有让她走专业路线,但那颗爱舞蹈的种子却在她的心底牢牢扎根。

尽管后来她远赴日本求学,担任过舞台策划,也做过外贸,但她始终觉得和舞蹈的这份缘未尽。生完小女儿,安红梅重拾舞蹈梦想,加入美阿里舞蹈队,每周两次训练课雷打不动。她说:“跳舞让我美丽、自信,也让我找回了久违的梦。”

在众多节目中,10岁的马冯佳音凭借《俏花鼓》成为舞台上最耀眼的“小明星”。她自幼喜爱跳舞,从4岁开始学习中国舞,舞龄已达6年。2023年,她考入上海多家市级艺术团,并担任领舞。在舞台上,她娇俏的身影和灵动的舞姿让人印象深刻。接受采访时,马冯佳音羞涩地说道:“我很喜欢跳舞,每次站在舞台上,我都感到特别开心。希望我的舞蹈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舞蹈达人闹元宵》是国舞剧场的品牌项目之一,自2018年创办以来,每年都会邀请普通舞蹈爱好者登上专业舞台,用舞蹈传递温暖与希望。7年来,已有近百个民间非职舞团在此绽放高光时刻,诠释“艺术为民”的理念。国舞剧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演出票款盈利将全部捐赠给国内首个支持青春期女孩身心成长的教育公益机构“有灵且美”,用以支持关爱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们。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