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百亿哪吒背后的动画新王光线:如何重塑动画电影“肉身”
澎湃新闻02-14 07:18:00

《哪吒之魔童闹海》剧照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光线传媒的股价,都在春节后迅速攀升。

2月13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的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百亿元,此时距离1月29日正式上映才过了16天。截至13日发稿时,光线传媒涨停,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200%,市值近850亿元。

《哪吒2》由光线传媒主投,其他出品方包括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穿透后可以发现,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背后都有光线传媒的身影。

若按光线传媒在《哪吒2》票房48.40亿元时发布的营收比例(9.5亿-10.1亿元)计算,当《哪吒2》破百亿元,光线传媒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19.6亿元至20.9亿元。比光线传媒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总和还高。

光线传媒是如何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巨头公司?动画电影是出了名的长周期,光线传媒为何能保障动画电影数量的稳定输出?近日,澎湃新闻整理了光线传媒上市以来一共32份投资者调研纪要,并采访多位资深影视行业从业人士,试图解构光线这家“超级动画公司”的晋级打怪之路。

为何做动画?

“民营影视公司各有特色,有人做贺岁片起家,有人做主旋律。光线传媒很早就在布局,做青春电影、喜剧电影,后来做动画,投资都不大,我们不评价这样的思路是否完全正确,但这确实是方式之一,在电影市场的投资成本动辄很高很大的背景下,他们控制了成本。”一位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评价,“最核心的是,经过多年的积累,他们的技术以及世界观都达到了,像《哪吒》系列,可以看作新形势下的主旋律,影片的主旨站住了,不浮夸。”

回溯发展轨迹,成立于1998年的光线传媒,以电视节目制作起家,创办《中国娱乐报道》等节目,开创了中国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先河。2006年,光线传媒涉足电影投资发行领域。此后,凭借《泰囧》《致青春》等爆款影片,成功跻身中国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之列,2011年8月在国内创业板上市。

光线传媒创始人王长田曾提及,公司最早在2004年提出来要做动画电影,到了2012年左右,公司决定投资《大鱼海棠》的公司(编注:彼岸天),同时投资这个项目,这是迈向动画市场的第一步,“我们认为中国的动画电影有机会比真人电影更早或者幅度更大地走向世界,因为动画电影是全球通行的电影语言。”

当时,国内还没有非常爆款的动画电影,而王长田在入局动画产业后预计,2019年,整个中国市场会迎来一个动画电影大爆发时期,中国动画电影会占整体票房的15%。市场空间巨大,但有待继续培养。在投资者调研记录中,王长田也多次谈及动画电影,“动画电影制作周期长是必然,但是后面会很省事。美国市场上1块钱真人电影票房可能有3-5块衍生收入,而1块钱动画票房可能产生10块钱衍生收入,所以是值得的。”

2019年暑期档,市场迎来光线传媒主投的《哪吒1》,单片撬动50亿元票房。在此前后,资本大量进入这个行业,不同的是,其他公司大多是投入到制作漫画、动漫剧集公司,而光线传媒看好的是动画电影公司,和这些动画电影公司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抢占先机。

在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中,光线传媒给外界的普遍印象是,通常并不依赖单一大导演,亦不押注重资产制作,而是通过投资和市场化操作实现业绩增长。上述《大鱼海棠》,投资只有几千万,最终收获票房5.7亿元。此次《哪吒2》,业界普遍的估算投资未超6亿元。

“相较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投资低、投资可控且风险小,不依赖真人明星,虚拟角色本身就为影片规避掉了一些风险。”一家动画公司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谈及光线传媒时说,业内有一直在做《白蛇》系列的追光动画,影片票房超过80亿元的华强方特《熊出没》系列,“光线传媒这些年一直在坚持,也有不错的票房成绩。”

按照光线传媒的设想,当把动画电影的人物、故事打通,就有望形成类似漫威系列的模式,做成中国神话系列,想象空间会进一步扩大。

光线传媒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内部如何运作?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在光线传媒内部,动画生产制作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2015年,光线传媒成立彩条屋影业,由光线100%持股,在公司内部作为厂牌进行管理,其和被投资的公司进行合作。此外,光线传媒还成立了光线动画,主要是对“中国神话宇宙”进行规划和管理,并组建内部制作团队,形成内外协同的动画制作体系。

光线传媒的每一个厂牌可以理解为项目的服务化生产的平台,这也使得光线传媒有多个触角伸向社会,与导演、演员、编剧进行接触。据澎湃新闻记者统计,《哪吒2》的片尾列了长长的名单,其中出品和制作公司135家,从企业规模上看,小型和微型企业占比超过八成,除了知名的可可豆公司,片单里有不少公司股权背后有彩条屋的身影。

“厂牌模式不是光线的首创,你可以把电影公司理解为包工头,然后包工头找团队,找工人,但你得有预见性,提前把人签下来,培养他、扶持他,待他成名再签,溢价就很高了,而提前签,他后面未必能做起来。”上述影视上市公司内部人士说。

网上流传着一段彩条屋选中《哪吒》系列导演饺子原因的视频,制片人介绍,“我们做彩条屋,决定认认真真地做国产动画电影,在全国寻找可以合作的导演,选导演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穷,二是穷但依然坚持着,而饺子完全符合这两个标准。”站在旁边的饺子则自嘲道:“非常真实,穷到连装都装不出来你有钱。”

从过往光线传媒与投资人的交流记录来看,其实每一部动画电影制作主体是制片公司,管理是彩条屋和制片公司共同确定,彩条屋对投资金额、投资比例、制作周期、剧本等都有很大的发言权,甚至在很多的重要层面有决定权,而制片公司价值的实现主要来自他们的项目表现。

光线传媒对于动画团队也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同的系统激励机制不一样,对于投资的公司,主要是在这些公司内部的激励,光线传媒的厂牌则采取厂牌化的激励机制。若将激励分为长短期来看,短期激励以团队为对象,长期激励是公司化的整体行为,是多重的激励方法。比如,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从光线传媒走出的纪录片导演蒋能杰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道,他(王长田)这个人是比较低调的,但员工待遇还是不错的。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汪海林是《铁齿铜牙纪晓岚》《铜雀台》等知名作品的编剧,早期也曾与王长田有过直接的合作,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光线是国内较早将动画电影作为战略决策长期发展的公司,当然,推出的影片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光线的发展中,重要的一点是,它入股猫眼,后来控股猫眼,有了票务网站,在排片发行中占据优势,和其他的民营电影公司逐渐拉开差距。”

2月8日,影迷们在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前打卡。新华社 图

为何成功的是光线传媒?

若回溯复盘,去发现光线传媒的成功之道,从业人士们看法不一。

上述影视上市公司内部人士指出:“很多影视公司老板、导演是科班出身,王长田是复旦大学新闻系,大家调侃说,‘电影学院出来的智商肯定不如复旦的’,这是玩笑话,但现在,饺子、郭帆(《流浪地球》导演)都不是科班出身,中途转行。第一,票房的成功一定是建立在国力的基础上,这是一个文化大国应该有的成绩和水平,以前是达不到或者不够,这是大背景,非光线传媒一己之力;第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文化很重要,有些东西能破圈,比的还是内在和底蕴。”

在上述人士看来,以前的电影圈是小圈子,而当“外面”这股新的力量进来后,对电影圈的触动更大,取得的成就也更高,“这其实这是个好现象,如果一直是小圈子、小江湖,不利于做大和传播。当然,光线很懂得控制成本,投的多了,出爆款的概率也就大。”

一家与光线传媒动画系公司有合作的制作公司则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此前,人们总是讨论影视行业“寒冬”,但光线传媒投出《哪吒2》后,大家开始意识到,是否寒冬取决于影片的质量和输出的品质,“别给自己套上无形枷锁,若一年出5-10部《哪吒》这样品质的影片,赛道被认可,行业会更好,融资环境也会更好。”

上述人士普遍认为,在《哪吒2》之后,光线传媒会加大对动画电影的投入。王长田此前还在微博上介绍,2025年光线动画产能将占公司电影业务的60%。

值得关注的是,光线传媒的动漫之路也面临过诸多挫折。例如2020年的《姜子牙》虽票房达16.02亿,但因前期宣发导致观众期待过高,剧情存在一定短板,导致最终未达预期营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短期股价下跌。2023年春节档主投的《深海》耗时7年,媒体预估制作成本达3亿,最终获9.19亿票房,不及市场预期,也使光线传媒再次面临股价压力。此外,光线传媒还曾错失参与《大圣归来》的机会,2015年其原计划负责影片“投资+发行”,但最终未出现在联合出品方名单中,退出原因未作正式说明。

王长田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中国动画产业的期待。2021年,他在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指出,中国动画至少需要十年培育期,但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超越真人电影,呼吁加强动画人才教育和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

(实习生顾轩菁、万钰皎对本文亦有贡献)

选稿:朱雯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