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加快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2025年徐汇区重大工程开工
东方网02-13 16:09:07

2月13日上午,伴随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2025年徐汇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建设。记者了解到,徐汇区2025年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名录包含正式项目65项(122个子项),预备项目19项,计划开工面积210万平方米,计划竣工面积216万平方米。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重大办)主任王桢介绍,今年全市重大工程计划安排正式项目186个,完成投资2400亿元,14个项目实现新开工,21个项目基本建成。徐汇区作为中心城区重要增长极,承担了12个市级重大工程和65个区级重大工程建设任务。

此次开工项目主要涉及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区位涵盖五大功能区,项目涉及领域广、动能足,为徐汇强功能、增动能、提效能,全力做好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大文章,为上海现代化建设贡献“徐汇范例”打下坚实基础。

五大功能区更新提“质”

坚持规划引领、系统集成,以城市更新为牵引,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资源盘活、产业联动、形态提升。

大徐家汇功能区,统筹规划建设,着力打造闻名遐迩的消费商圈。加快太平洋百货—六百改造项目开工,推进徐家汇中心虹桥路地块全面竣工,加快天桥连廊建设。规划建设东安健康科技城,探索衡复风貌区保护式活化,支持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建设,提升科创赋能产业能级。

西岸滨江功能区,推动七大组团全面成势,重点加快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数智中心项目建设,推进西岸金融城F街坊、阿里巴巴数字化分销平台、西岸国际会展中心、滨江城开中心、滨江复星中心等项目竣工,提速龙腾大道南延伸工程、龙华地区“一河九路”建设,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交通便捷。

漕开发拓展功能区,全面启动漕河泾商务更新单元“三师联创”,重点推进漕宝路科创轴带建设。加快“工业上楼”项目开工,提升高端制造业能级。抓紧吉利、老凤祥等项目开工,推进元创未来中心、米哈游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航天科技城竣工。

徐汇中城功能区,优化上海南站周边综合交通,攻坚交通路网贯通,推进龙吴路功能提升、龙川路、泉江路南延伸等“六纵”道路开工,打通南北交通中梗阻,联动区域发展。

华泾门户功能区,加速教育、医疗、养老、生态项目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华泾市民中心项目开工,加快华之门地块、北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地块及周边配套道路建设。配合推进轨交19号线徐汇段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品质增“效”

全面推进“百园百路百里河”工程,系统性、全覆盖提升公共空间功能品质,促进公共空间更好的开放共享。

建成“百园之区”,盘活存量绿地资源,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加快建设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二期),提速推进气象片区一体化更新,以及文定绿地、茶陵绿地、百汇园绿地等口袋公园景观提升,康健公园、地勘公园等改造提升,打造儿童友好型公园绿地。

实施100条“美丽街区”景观道路建设,统筹美丽街区建设和背街小巷环境提升,加快实施宜山路、漕宝路、沪闵路等主次干道道路景观提升,实现主次干道全覆盖。结合架空线入地,统筹实施罗秀路、龙漕路、上中西路等道路提升,协同推进交通“小改小革”,实施路口渠化、栏杆减量以及二次过街改造,提升通行舒适度。推进龙耀路、钦州路、桂林路等道路结合沿线河道整治同步提升。

推进120多里河道全覆盖治理、河岸贯通、水岸联动,推进长桥-华泾西排水系统初雨联合调蓄工程等项目开工,加强水环境治理,推进上澳塘、东上澳塘港、漕河泾港、华泾港、东新港、西新港等重点景观河道达到“清澈见底”。打造西岸滨江世界级卓越水岸,提升水岸“文旅体”活力,增设水岸服务设施,丰富业态,打造服务优质品牌。让百座公园、百条道路、百里河道成为徐汇人忘不掉的乡愁。

民生保障工程幸福加“温”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三旧”变“三新”,攻坚张家弄等片区更新项目,大力推进不成套旧住房改造,推进田林路65弄、漕溪三村501-505、506-510号成套改造项目等4个成套改造项目,2.7万平方米开竣工。抓好职住平衡,推进中科院租赁房、龙华租赁房(二期)、元创未来国际社区等租赁住宅加快建设,罗城路389号公寓、华智公寓等竣工投用,加大保障房和人才公寓筹措供应。

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加快C单元西片区规划学校等5个项目开工,宋庆龄幼儿园、宋庆龄小学、南站8号地块规划中学等项目年内交付使用。实现区公共卫生中心、田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教育、医疗、养老设施布局。

2025年,徐汇区将以整体提升五大功能区形态、功能和产业为目标,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长极、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高地、人民城市建设样板,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王洁敏
选稿:潘子慧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