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送别黄旭华院士!回顾他为国奉献的一生……
今日闵行02-10 14:41:12

2月6日晚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

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

享年99岁

2月10日上午

黄老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北武汉举行

图片

黄旭华学长用百年舰船人生谱写出不朽的传奇华章,他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为交大人树立了光辉榜样,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交大之光,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铭记。黄旭华学长逝世后,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在他在校期间参加过的进步社团“山茶社”旧址、校内旭华路和其母院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纪念展厅等场所举行了多场悼念追思活动。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传承和发扬黄旭华学长的精神品格,矢志不渝,砥砺前行,以此作为对学长最好的缅怀。

——前往武汉参加追思会的

上海交通大学师生代表

今天,让我们再读一次黄旭华的故事,回顾黄老为国奉献的一生

交大1949届校友黄旭华

图片

黄旭华生于1926年3月,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

作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994年,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2月10日,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9年9月29日,获颁“共和国勋章”。2020年1月10日,获颁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5年2月6日,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图片

烽火岁月求学交大

铸就报国初心

图片

黄旭华是上海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是学校引以为傲的科学巨匠和旗帜楷模。青年时期,黄旭华立志科技报国,以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交通大学造船系。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救亡图存运动,加入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并于上海解放前夕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党需要我把血一次流光我做到,党如果不是要求一次流光,而是一滴一滴慢慢流,一直流尽为止,我也坚决做到。”黄旭华用忠诚和奉献的一生,践行了当初的誓言,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树立了一座青年学子选择责任和勇担使命的精神丰碑。

图片

黄旭华在交大求学时的照片

图片

黄旭华的毕业证书

图片

黄旭华报考时填写的招生报名单

图片

上海解放后“山茶社”成员在交大校园内合影(前排右三为黄旭华)

图片

2011年4月,黄旭华在昔日宿舍执信西斋前留影

图片

三十载无名岁月

写就深海长征惊天史诗

图片

1958年,面对西方核威慑,毛主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令。时年32岁的黄旭华奉命北上,自此隐姓埋名三十春秋。当时,中国在核潜艇领域一片空白,国外技术封锁严密。黄旭华和团队仅凭少量模糊照片和玩具模型,从零开始探索。他们用算盘和计算尺进行复杂运算,用秤称量设备确保精准。在艰苦条件下,黄旭华运用系统论思想,倡导常规技术系统集成,带领团队攻克了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等七大关键技术。1970年12月26日,中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悄然下水。正如钱学森所说:“没有一万年,也没有一千年和一百年,只用了十年,我们就建造出了自己的核潜艇。”速度之快,震惊世界。

图片

黄旭华在深潜试验胜利归来时的激动身影

图片

2016年4月,黄旭华在百廿校庆之际重访交大徐汇校区船模拖曳水池追忆往昔

图片

心系母校薪火相传

精神灯塔照亮强国征程

图片

黄旭华深受母校师生的爱戴和敬仰,获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受邀担任湖北校友会和船建学院校友会名誉会长。他长期关心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多次回校与师生校友交流。

图片

2011年4月,黄旭华回母校参加115年校庆,并荣获上海交大“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

图片

2011年4月,黄旭华同参加智能绿色船艇竞赛的学生留影

图片

2013年10月,黄旭华出席海洋强国战略论坛暨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成立70周年活动

图片

2016年上海交大“院士回母校”活动,黄旭华为师生做分享

图片

黄旭华在上海交通大学湖北校友会2017年度年会上作分享

在交大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年近九旬的黄旭华院士在演讲时毅然推开了为他准备的椅子,坚持站立着向大家讲述心中的“交大精神”。当他坚定说出“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时,全场掌声雷动。

图片

2016年4月,黄旭华出席交大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讲述心目中的“交大精神”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80周年之际,他寄语青年学子“要有信仰、有理想,还要有本领,科研发展永无止境,在创新道路上要永不知足”。

图片

黄旭华寄语青年学子

黄旭华在耄耋之年捐出毕生积蓄支持科研、教育和科普事业,并在母校设立“旭华基金”用于支持“黄旭华奖学金”项目。学校于去年开设旭华试点班,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更多拔尖英才,一批批优秀的青年学子正追寻着黄旭华学长的脚步,矢志投身国家重点行业。

图片

毕业生在黄旭华题写的院名石前留影

图片

2021年3月,首届上海交通大学黄旭华奖学金颁奖仪式

图片

位于交大闵行校区的“旭华路”

图片

为祖国“深潜”黄旭华院士专题展陈

作为首批从事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之一、第一代核潜艇船体设计的总负责人、第一代核潜艇最终形成完整战斗力的总设计师,以及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黄旭华这个名字,已成为爱国奋斗的象征,也激励着青年学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图片

图片2017年11月,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旭华院士拉开椅子并邀请坐到自己身边

图片

图片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旭华院士颁“共和国勋章”

黄旭华院士的成就、为人

和对母校的情感

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

将一直激励青年学子

奋发向上,勇攀高峰

黄旭华院士

“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的誓言

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铭记

青年学子们必将

时刻与祖国同向同行

勇担时代重任,攀登科技高峰

交大师生缅怀追思黄旭华院士

通过下方链接或“阅读原文”

进入追思黄旭华院士主题网页

留言寄托哀思

图片

https://naoce.sjtu.edu.cn/zt2025/huangxuhua/

敬爱的黄旭华院士

碧海长天

我们永远怀念您!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