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原来源自于闵行……丨闵行情
今日闵行02-09 10:31:45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二季,我们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春申郡望》。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鲤鱼跳龙门户部任主事》节选。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很多地方会张灯结彩“闹元宵”,举办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还有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等民俗表演,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而在老闵行一带,保留的节目中必有传统舞蹈《鲤鱼跳龙门》,它是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鲤鱼跳龙门》以鲤鱼灯和龙灯为道具,锣鼓声响起,两条数十米长的“巨龙”和“锦鲤”飞腾跳跃,时而入海破浪,时而划破天空,动作千变万化。忽然间,两条鲤鱼纵身一跃,跳过龙门,化作两条巨龙。整个场面热烈,舞姿粗犷,主题鲜明,情趣盎然,深受市民们的喜爱。

江川路街道文艺表演团队在闵行老街旧址的项宅前表演《鲤鱼跳龙门》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这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和表演形式竟来源于闵行人李林松。

嘉庆元年(1796)春,李林松在考中举人后的数月后,踌躇满志地北上赴考,参加会试。

而就在此不久前,国家发生了一件大事,做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自己宣布“退休”,把皇帝宝座让给了皇太子爱新觉罗·颙琰,并下令从1796年2月9日开始改用“嘉庆”年号。虽然乾隆让座不让权,但毕竟也算新皇登基,龙年之时恰逢丙辰科会试,总得有些新气象呈现,嘉庆帝十分重视这次会试,这是自己给自己选拔人才,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有丝毫懈怠,准备从数千名举人中发现些有用之才,以襄助自己治国理政。

在闵行镇东横泾码头,李林松登上了载他赴考的小木船,站在船头,他向岸上的父老乡亲挥手告别,神色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船公卖力地摇橹,经横泾桥直冲黄浦江。

阳光正好,春风吹拂微带着丝丝寒意,黄浦水波光粼粼,倒映着两岸的花红柳绿,李林松望着不远处巍然耸立在江畔的春申阁,竟有种口占一绝的冲动。忽然,有两条鲤鱼蹿出水面,一下子跃到了船上。李林松脱口惊呼:“呀,鲤鱼跳龙门啦!”随行书童连声祝贺:“这真是好兆头啊,此去赶考,必定考中。”李林松哈哈一笑,内心对此去前程倒是多了一分把握。

果然,李林松在会试中顺利过关,进入殿试,最后名列二甲第三十二名。这个排名也算是靠前的。

“赐进士出身”。李林松高中的消息传到乡里,乡人欢欣不已,纷纷向李家祝贺。而“鲤鱼跳龙门”则演化为一段传奇,还被热心的乡人们改编成群体舞蹈,盛行于闵行镇及塘湾、马桥、北桥等周边地区,并影响到今天。“鱼龙交汇”“鱼跃龙门”“涅槃化龙”“龙翔九天”等,无不寓意和展示了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殿试之后,年纪轻轻的李林松就成了“体制”内的人了——他留在了京城,被授予户部主事,这是正六品衔,起点甚高。

清代户部负责管理的是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财政等事宜,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和财政部职责之合。比起礼部、刑部、工部等,这算是肥差。所谓主事,要看安排在什么位置,作为京官系统中的基层公务员,只能属于一般“干部”,如果负责的具体事务无足轻重,那也没人理睬你。

不过,据史料记载,李林松的这个岗位竟然是由和珅安排的。而对于和珅,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清朝中期著名的权臣,利欲熏心的大贪官,却深受乾隆宠信和器重。他的职务眼花缭乱,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什么的都做过,嘉庆元年(1796),调正黄旗侍卫内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同时还牢牢把控着户部。所以户部是和珅的一亩三分地,什么事自然是他说了算。经和珅考核,他认为李林松能够认真行事,便将他安排进户部,并叮嘱他要“懂规矩”。这话李林松不是没听懂,但他认为自己只要按章程按法律办事,就无需依仗权贵,没有必要太唯上、太巴结,因此一直没有前去拜谒和珅,联络联络所谓的感情。

李林松似乎有先见之明,嘉庆四年(1799),乾隆薨,和珅倒。嘉庆帝原本想彻底清算和珅一党,但刘墉建议,为防止有心人借和珅案报复,要避免案件扩大化,所以在赐死和珅后,此案就算办结,没有大规模牵连百官。当然李林松与之毫无瓜葛,就算查到他头上,应该也没事。但若之前存了侥幸之心,处处去拍和珅马屁,以图仕途得益,和珅一倒难免会在朝廷受到排挤。当然,这跟李林松的性格有关,他一向刚强正直,不图虚名,反感阿谀奉承,所以在京城为官时,很注重自己的清名,不去主动结交那些达官贵人,心中崇敬的是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长者。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二季,我们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春申郡望》。《春申郡望》是“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岁月有痕”辑中的一册,本书从上百位闵行当地历史名人中精心选取了董其昌、叶宗行、秦裕伯等10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分别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各有风采。

2025年2月起,第二十二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选稿:蒋昕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