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有了爱他的父母和朋友,魔童版哪吒还是不是神话里那个“天庭反骨仔”?
上观新闻02-07 19:29:00

拿下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冲进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前二,这个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毋庸置疑。在全网热烈讨论之时,也有许多声音对这部改编自传统神话的作品发问:没了“剔骨还父,削肉还母”剧情的哪吒,是否背离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这个“魔童”究竟还算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个“哪吒”?

魔童版哪吒颠覆传统形象

关于哪吒,大多数人最为熟悉的版本是灵珠子转世,陈塘关李靖与殷夫人所生的三儿子,师承太乙真人,曾经大闹东海龙宫,剥皮抽筋杀了龙王三太子敖丙,致使东海龙王一怒之下打算水淹陈塘关。后来,哪吒剔骨还父、削肉还母,自尽谢罪,而太乙真人以莲花为他重塑肉身,复活了哪吒。而在电影的改编之中,哪吒的父亲李靖一改冷漠形象,爱子情深。哪吒的灵珠子转世身份也因申公豹盗取灵珠而成了魔丸转世。而本应被哪吒打死的敖丙,不仅成为新的灵珠,也成了哪吒的挚友。

美影厂制作的动画《哪吒闹海》中,哪吒剔骨还父、削肉还母

电影中的李靖是一位疼爱哪吒的慈父

可以说,电影大刀阔斧的改编,几乎让传说中的人物正邪颠倒。这也是引发网友讨论的主要原因。尤其是2019年上映的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一直试图逆天改命、飞升成仙的想法,让一部分人认为这版哪吒一心求道,失去了反抗精神。

魔童哪吒是否真的失去了所谓的反抗精神?整部前作的故事都是在讲哪吒逆天改命,对因“魔童转世”这一身份带来注定邪恶、注定要被消灭的命运的抗争。同时,获得灵珠身份的龙族太子,也是因为龙的妖族身份与哪吒魔丸的身份一样,受到仙界的无端歧视和打压,同样拥有逆天改命的诉求,才与哪吒化敌为友。正在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看清了无量仙翁等阐教仙人“自诩照世明灯,干得却是恃强凌弱、祸乱人间的勾当”,哪吒的想法也发生了转变,从“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变成了“小爷是魔,那又如何”。他的反抗,从第一部中对贴在自己身上“魔”的标签的反抗,升华成了第二部里对以标签评判正义的世界的反抗。虽然故事中,人物关系发生了变化,正反派角色有了些许颠倒,但哪吒身上,反抗命运的精神却并未改变。

电影里的敖丙也成了与哪吒并肩作战的挚友

本质上,对于此次电影故事改编的讨论,也是对“传统神话在新时代的改编到底怎样才算适度”这一话题的探讨。与时俱进,一直都是传统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的必经之路。此次电影版哪吒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广大观众的评判,拿下优异的成绩,正说明了这次改编的成功。哪吒的反抗精神,在之前的版本中体现为反抗父权,但对传说的改编要抓住的是“反抗”而非“父权”。曾经的封建社会中,父权是一种特权,是一种压迫。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能引起更多观众共情的,不再是父亲对自己的压迫,而是身边人的偏见,以及被他人意见束缚、裹足不前的自己。以当今社会中更加大众化的一种束缚,去诠释反抗、诠释自我,才能获得更多人的共鸣。

哪吒与师父太乙真人

神话传说,在流传的过程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哪吒这一神话形象,最早起源于印度佛教,只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英勇少年,在魏晋时期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才逐渐有了李靖之子、三头六臂等更加丰富的故事和形象。换言之,最早的哪吒也并没有反抗父权的色彩,而是在时代的变迁中被赋予了这样的象征。网友“小圆子”就认为:“既然内核是反抗,具体反抗的东西在不同时代有了变化又有何不可呢?”网友“安娜”也评论道:“神仙是寄托美好愿望的,引领时代精神的,只要保留了优秀的核心,让新时代的神仙带上人们新的愿望不是更好嘛!”

被灵珠敖丙附身之后的哪吒一改魔丸形象,一身正气

但也有网友觉得:“把历史上封建年代里难得的反叛精神改掉,让人有点遗憾。”对此,其实新时代的创作者该做的,不是停下改编的脚步,而是加强改编作品吸引关注之后的后续跟进——普及传统神话,讲述华夏历史,让观众观影结束意犹未尽之余,能看到的不仅仅是有趣的网络热梗和帅气的高光画面,而是能帮助他们更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内容。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