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这个春节,家门口的文化盛宴接连上新
上海杨浦02-07 09:59:54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年作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第一个春节,五角场街道人人讲堂精心策划了“品传统节日,过文化大年”春节系列讲座,从民风民俗、名家笔下的春节、传统诗词等多个角度出发,帮助居民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感受春节深厚的文化底蕴。

记者了解到,活动通过文化讲座、非遗手工、新春游园会、文化展览等多种方式,在家门口带领居民共同感受春节文化的风采与魅力。

春节系列文化讲座首讲特邀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柴志冶带来“关于春联和春节的故事”主题讲座。柴老师从春联文化的历史演变、春节的起源与传说两大维度入手,带领居民朋友共同领略以春联为代表的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讲座中,柴老师介绍了“春联”的发展变迁,并特别指出“春联”由桃符变成红纸书写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文化发展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谈及春联的创作,柴老师以“梅开五福迎春到,竹报三多贺岁来”为例,分析其中的平仄对仗技巧,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赏析其文化内涵。

“春节起源于古代的岁首祭祀活动,太初历的制定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标志着新年的开始。”柴老师从春节的起源谈起,并介绍了年兽、桃花女、门神等神话传说,贴春联与福字、放鞭炮与烟花、拜年与红包等民俗活动,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春节背后的文化传承。

临近尾声,柴老师从“家”与“国”两个角度为大家送上了“玉龙夜放千堆雪,宝树朝开上苑花”“玉龙夜放千堆雪,红日朝开九洲春”两幅对联,并详细讲解了这两幅春联的创作来源和遣词造句的思路,赢得现场居民朋友的掌声与赞赏。

春节系列文化讲座第二讲特邀上海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毛昕鹏带来“从经典名著看新春历史文化”主题讲座。毛老师通过赏析中外名家笔下的春节、对比中西节日文化等方式,带领居民从比较思维视域下看中国春节,全面了解春节文化及其背后的思想价值观念。

香烛、请福神、放鞭炮……”毛老师通过分析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的名篇《祝福》中的春节描写,带领大家共同了解中国传统的“送灶”“福礼”等民俗。除了鲁迅,毛老师还带领大家赏析了老舍、冰心等名家散文,领略名家笔下的浓浓“春节”年味。

作为传统节日,春节不仅仅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更吸引了世界的眼光。早在16世纪,著名来华传教士利玛窦便有对春节的记录。18世纪,随着马国贤等传教士带来的“中国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思想家开启了对中国的研究热潮。毛老师详细阐释了这些思想家笔下的中国春节文化,以及背后所反映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在讲座中,毛老师还和居民朋友们一起探讨了“送灶”“图画偶像”等词语的文化内涵,居民朋友们热烈互动,纷纷给出了自己猜测的答案,现场互动热烈,文化气息浓浓。

在春节系列文化讲最终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洪彦龙带来“新春诗词赏析及诵读分享会”。洪老师从传统古诗词的角度入手,带领居民了解春节的历史变迁、传统习俗,领略经典诗词中的“年味”。

讲座伊始,洪老师从春节的起源谈起,“春节源于上古岁首祈岁祭祀,逐渐演变为庆祝活动。”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春节仪式感”。洪老师详细分析了不同朝代诗词创作中的春节民俗文化,带领居民深度了解春节文化的历史变迁。

古往今来,春节习俗如一幅多彩的画卷。洪老师以居民熟悉的王安石《元日》等诗词为例,详细介绍了腊八粥、祭灶神、扫扬尘、门神年画、放爆竹、送穷迎财等春节习俗,与居民朋友共同探寻春节文化的魅力。

人人讲堂“品传统节日,过文化大年”春节系列讲座不仅让辖区居民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增进了对春节文化的了解,更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一步,人人讲堂作为五角场街道“文体活动品质提升行动”的重要文化阵地,将继续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营造浓郁的社区文化氛围,为杨浦打造人民城市理念最佳实践地引领区,贡献更多五角场的力量。

选稿:蒋昕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