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封神第二部》票房破8亿,“封神宇宙”还值得期待吗?
上观新闻02-01 21:12:00

作为中国神话史诗的又一次银幕重启,《封神》系列以恢弘的视觉奇观与颠覆性的叙事野心引发热议。如果说《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切入矛盾源起,撕开了权力秩序的血腥底色,那么《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则进入真正战场,铺展出保卫西岐的战火纷飞。导演乌尔善的诚意新作足以回应当下的观众期待吗?2月1日,这部宏大制作的影片票房突破8亿元,暂列2025年春节档票房榜第三位。

《封神》系列是“中国新魔幻电影”在工业级生产层面的最新代表作,用现代技术赋予数字角色独有的个性,以视觉特效“活化”流传千年的神话人物与异兽。据介绍,《封神第二部》运用视效镜头约2000个,比前作有了显著提升。在视觉体系的构建上,电影主创展现出惊人的勇气:雷震子从天而降、墨麒麟踏火而行、青云剑锋锐化龙、花狐貂灵巧如电……各色数字角色、数字生物接踵登场,让观众眼花缭乱。

电影的场景之美,制作之精,凝聚了制作团队多年的心血。《封神第二部》中的西岐城由剧组真实搭建,在这座900万平方米的古城中,有超过50栋单体建筑,包括城门、城墙、街道、民居和西伯侯府等,展现出与朝歌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之美。在视听语言上,影片既有峡谷设伏、两军对垒、兵临城下等战争场面,亦有仙法比拼、神兽助阵等玄幻奇观,在视觉、节奏、气氛等方面的呈现,可与《魔戒》等大制作相媲美。

当然,视觉特效并非判定电影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今天的观众更期待电影主创对经典名著的现代解读。导演乌尔善并不满足于对《封神演义》的经典复刻,而是借神话之镜,映照出权力、欲望与救赎的永恒困局。在他构筑的“封神宇宙”中,融合了西方魔幻题材与东方价值观核心。《封神第一部》表达了君臣父子、天地人伦的古典哲思,又用当代视角追溯、提炼出个性独立、寻求自由等全新意涵;第二部则消解了传统故事中“非黑即白”的二元逻辑,力图展现人性的复杂与幽微,由此将中国人的善恶观进一步具象化。

“封神宇宙”的基石必须建立在对人物角色的深度刻画上,但支线剧情的庞杂、文戏节奏的失衡,以及某些角色动机的模糊,显示出《封神第二部》在商业类型与独创表达之间的艰难平衡。愤怒的魔化殷郊、愚忠的太师闻仲、险恶的申公豹,略显“脸谱化”;而姜子牙、杨戬、哪吒等在原著小说中大放异彩的人物,纷纷化作“工具人”。更令人迷惑的是,姬发从护卫殷商的侍卫到守护西岐的少主的转变之路,竟然偏到了突如其来的“爱情”岔道上,导致角色相较于第一部反而显得“扁平”。

相比之下,新角色邓婵玉颇为亮眼。由那尔那茜饰演的女将军不仅奉献了极为炫酷精彩的打斗场面,更承载了颇具张力的叙事主题。在角色设定中,邓婵玉与《封神第一部》的姬发互为镜像,都经历了受人蒙蔽、觉醒出走、找到自我的完整弧光。那尔那茜1989年出生,2012年毕业于上戏表演系,后赴挪威西北大学进修戏剧教育专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蒙语。在《封神》剧组的演艺训练营中,她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表演、格斗、马术、潜水训练,才成功拿下角色。片中,那尔那茜身穿重达12公斤的铠甲,拍摄了各种超高难度的马上打斗动作,散发着花木兰式的勃勃英气。《封神第二部》一上映,邓婵玉立刻火上热搜,那尔那茜因此被观众们称为“内娱无代餐”的新一代“女战神”。

据网络平台(灯塔专业版)数据,2月1日19点52分,2025春节档总票房(含预售)破60亿元。在与好莱坞电影的正面冲撞中,以《封神》《哪吒》《流浪地球》系列为代表的中国电影披坚执锐,推动电影工业列车不断提速前行。从2014年6月首次剧本策划会召开至今,《封神三部曲》已迈入第11年。剧组主要创作部门多达14个,工作人员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封神第二部》的工作人员累计超过11000人。其宏大的制作规模、匠心的精雕细琢和“三部曲”的叙事结构,于中国电影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电影的“封神宇宙”仍值得期待。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