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繁花、Citywalk、二次元……甲辰年上海网络流行语分析报告发布
上海徐汇01-31 15:10:26

由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腾讯共同组建的新湃实验室发布甲辰年上海网络流行语分析报告,解读涉上海网络流行语的热度、情绪,分析相关流行语的特性,映射出上海社会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报告统计甲辰年与上海高度相关的网络流行语,繁花、Citywalk、二次元等热词位居前列。


图片


报告分析发现,去年上海网络流行语的类型丰富多元,其中文旅、生活和消费领域的热词最多,基本覆盖年内上海文旅热点,以影视剧、旅游市场、游戏动漫和二次元、体育赛事为主,描摹市民生活日常,折射经济现状。上海网络流行语有中文短语,也有英语单词和中英语混杂短语,聚焦经济文化领域,呈现明显的“海派”气质。

图片



荧幕上的“繁花”“好东西”,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在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文旅品牌,激发行业活力等方面,上海始终引领全国潮流。影视作品的呈现和传播,能持续增进上海的城市文化底蕴,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资源。


2024年初,《繁花》同步播出普通话和沪语版,成为本年度的现象级影视作品。该剧带动观众重温1990年代上海风貌人情,“黄河路”“和平饭店”等上海外滩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成为年内上海最热门的网红打卡点,“不响”“爷叔”等剧中出现的上海话,亦带领沪语一时间风靡网络。


图片

《繁花》剧照


2024年末,《好东西》上映,掀起讨论热潮,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上海不仅有东方明珠、外滩与陆家嘴,更代表着潮流、开放、包容、友善且精致时尚的生活。这部电影的众多取景地,例如外滩18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也成为年轻人来沪旅游的新打卡点。


“二次元”破圈,

“谷子经济”热潮涌动

图片图片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游戏、动漫和二次元产业基地,拥有米哈游、莉莉丝、阅文集团和哔哩哔哩等知名企业,产业基础坚实,圈层氛围浓厚。


2024年7月至8月,上海游戏动漫展会、“Bilibiliworld 2024”“Chinajoy”“原神嘉年华”等游戏动漫展会相继举办,相关周边、联名、音乐会、快闪活动接连推出,带动酒店文旅消费热潮。有平台数据显示,“上海国展中心附近酒店”搜索量环比上涨近360%,“7月上海酒店住满二次元”成为热门词条。


上海也是2024年新兴“谷子经济”的重心。“谷子经济”引发上海新潮文化、旅游市场和商品经济的联动效应,激发出“泛二次元衍生品”的消费热潮。据统计,2024年底上海热门商圈内有超过200家“谷子店”,门店数量全国最多。此外,上海还有大量散落全市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的大大小小谷子店。它们凭借独特的二次元属性为商场提升客流量,带动销售额,让老商圈成为热门的旅游新地标。


“上马”“申花上港”,

因为赛事爱上一座城

图片图片


上海是全国体育赛事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据统计,2024年上海一共举行了178场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有办赛历史悠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马拉松、F1大奖赛和上海网球大师赛;也包括近年来崛起、影响力上升的上海帆船公开赛、上海赛艇公开赛和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等专业赛事;还包括举办高水平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


图片

2024上海马拉松。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作为上海群众体育运动的标志性品牌赛事,2024年5月,上海举行四年一届的市民运动会,为市民提供展示自我、崇尚健康的平台。2024年末,上海海港和上海申花包揽中超冠亚军。能密集举办高质量的赛事,并拥有强势著名的体育品牌,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展现,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高阶形态。


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日渐成为城市消费升级的引擎。以F1大奖赛为例,赛事吸引超过20万名观众到场观赛,赛事前后上海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63%,带动赛事周边嘉定区内商贸企业客流翻倍增长。上海网球大师赛创下超过22万人次现场观赛的票房纪录,赛事周期长达两个星期,完整覆盖十一黄金周,超过70%的观众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拉动住宿、餐饮、娱乐等领域消费的效果显著。


图片

F1中国大奖赛。来源:澎湃新闻


以观赛为契机,很多人或游览上海各处景点,或参与其他文旅活动。“因为一个赛事爱上一座城”“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很多人到上游旅行的重要理由。


“city不city”“China Travel”,

变游客“流量”为消费“留量”

图片图片


2024年,中国增加对外国免签数量,扩大适用并延长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外国来华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在外网平台,“China Travel”成为旅游博主的流量密码。据统计,2024年,上海接待境外游客突破600万人次,入境旅游持续火热。


上海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其美景美食、便捷交通和良好的出行体验,成为外国人来华旅游的“新手村”,部分外国游客直赞“city不city”。


上海多部门在支付、通信和交通等方面优化服务,打造了语言环境友好、旅游服务便捷、智能化场景随处可见的旅游新体验,深受境外游客喜爱。上海国际艺术节、旅游节、电影电视节等国际性文旅节庆,为国际游客提供多元游览场景,也给市民和国内游客献上丰富的文化盛宴。


据媒体发布的报告显示,上海入境游客中,34%的旅客停留15天以上,外国游客深度感受上海城市魅力,也为上海将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提供条件。



选稿:严佳烨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