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文化广角镜|馨巢书屋:《红楼梦》里的年夜饭
上海黄浦01-29 12:12:23

除夕是农历岁末的最后一个夜晚,在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去和家人吃年夜饭,辞旧岁,迎新春。

说到年夜饭,并不是近代才有的习俗,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晋朝,并在南北朝时期传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也有关于年夜饭的细致描写。

比如,年夜饭的准备过程充满了仪式感。贾府内外上下都在忙碌地准备年货和祭祖事宜。贾珍和贾蓉之妻打点送礼,尤氏则负责清理金锞子等物品。贾府还收到了乌庄头送来的年货和收租的钱,按照传统进行分派和祭祖活动;再如,贾府的年夜饭被称为“合欢宴”,寓意阖家欢乐、和合平安。合欢宴上,男东女西归座,一家人并排而坐。菜品和饮品也都极其讲究。屠苏酒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等,分别寓意着安神延寿、多子多福和吉祥如意……‌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家族的礼仪文化。

在除夕来临前夕,上海书城5楼馨巢书屋举办了一场“《红楼梦》里的年夜饭”新春特别活动。活动中,“红迷”们欢聚一堂,品茗阅读,重温《红楼梦》第53回,复刻了书中经典场景,分享了书里书外的团圆与欢喜。

“春节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红楼梦》里过年有什么?‘换新、开门、入祠、压岁钱、合欢宴……’我拿出了北京曹学会刚刚寄到的‘曹雪芹’酒,店里的酒令签,书友送的橙子,我从老家带来的汴梁花生糕,将书香年味仪式感满拉满。更有趣的是,各位女性‘红迷’不仅满腹诗词,气质如华,每人也都能喝上三两杯,还有人贪恋酒香,不肯离去。《红楼梦》里的年夜饭,旧时代传统礼序与新时代光影交错,我们被经典温润着,滋养着心田。”

——馨巢(女性)书屋创办人王霞

“这次沉浸式效仿‘红楼年夜饭’,焚香品茗行令喝酒,根据书中传统文化场景做了一个完美的复刻。今晚,我和‘红迷’欢聚一堂,以中国香文化为引,共庆小年夜的欢聚,按照书中所叙,复刻了贾母在迎新家宴中,特意焚烧御赐宫廷百合香的场景。香材的焚烧不仅彰显家族荣耀,同时也营造了华贵的社会身份,我们也仿佛和缭绕的香气一起穿越回大观园。一坛二十年的雪芹陈酿,更是将现场围炉共读的氛围推向了高潮。酒酣耳热,童叟共欢,穿越了时空,跨越了代际,书香合着酒香,人间自有真情。”

——读者陈静

“馨巢书屋主人邀‘红迷’们相聚一堂,重温《红楼梦》第53回,闻暖香,赏香名,品香意。众人手擎屠苏酒,笑看梦中人,酒令行至处,有缘人对饮,满堂娇娘笑,欢声引路人。馨巢书屋不仅是‘心巢’,也是‘新潮’。每一次活动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托底,又极其贴切日常生活,让每个人在欢乐的同时,不由得想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达到了寓教于乐、绕梁三日的效果。”

——读者徐燊

“走进书屋的一瞬间,上班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明亮的房间里有着淡淡的香气,桌上摆放着各色精致的玩意。活动开始后,才知道这股馨香是今天活动的嘉宾带来的东方香料,绵长而柔和,正如《红楼梦》中的各色奇香一般。除却贾府之香,在读《红楼梦》第53回后,才发现桌上各色玩意正是屠苏酒、如意果和占花名。在占花名中,柳湘莲与尤三姐重逢,刘姥姥与凤姐共饮,不可谓不痛快。杯杯暖酒入喉,‘红迷’们一起挥毫写下对彼此的祝福,在满满幸福中和馨巢书屋共同辞旧迎新,共度良宵。”

——读者李如新

在书香中感受浓浓年味,不得不说,这一顿“文化团圆饭”吃得着实令人满足啊!

记者/张雯婧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