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奥地利国宝级艺术家玛莎·琼沃斯来了!中国首次美术馆个展将在上海展出
上观新闻01-24 21:22:00

“绘画是一种形式,它通过我得到了灵魂。”玛莎·琼沃斯说。

2月1日大年初四,有着奥地利国宝级艺术家之称的玛莎·琼沃斯在中国的首次美术馆个展——“玛莎·琼沃斯”,将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展,并将持续至4月13日

艺术家玛莎·琼沃斯团队代表Hella Pohl作讲解。李君娜摄

1月24日,龙美术馆(西岸馆)的展厅里,21幅精选而出的琼沃斯油画作品已经上墙。这些作品都曾在欧洲各大机构广泛展出,其中包括2024年在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回顾展,当时广受赞誉。

玛莎·琼沃斯肖像,2024年。摄影:Markus Huber

玛莎·琼沃斯1940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在此生活与工作至今。她以独特的绘画方式成为战后奥地利艺坛的关键角色,在国际享誉盛名。2010年,阿尔伯特·厄伦在埃索美术馆策划的展览中重点展出了她的作品。随后,她在各大艺术机构相继举办展览,包括克雷姆斯美术馆、杜塞尔多夫美术馆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等。2021年,琼沃斯荣获大奥地利国家奖,这是奥地利共和国授予艺术领域杰出人士的最高荣誉。

艺术家工作室一角

玛莎·琼沃斯的作品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取材广泛,从个人际遇、回忆旅行到文学、时事和艺术史,均有涉及。她用油画与水彩创作捕捉转瞬即逝的个人记忆,从猿猴形象、特洛伊木马到柬埔寨旅行的回忆,展出作品反映了琼沃斯视觉参考素材之广。古希腊神话中的场景——特洛伊木马的形象,在画中以充满动感的笔触呈现。阿塔兰忒和希波墨涅斯的故事在三幅大型作品中被重新演绎。

玛莎·琼沃斯,《阿塔兰忒与希波墨涅斯 一 (致敬圭多·雷尼)》,2023年

艺术家也通过绘画与近期的全球事件形成对话。在名为“鲁比马尔号”的系列画作中,艺术家以2024年在红海沉没、命运多舛的英国货轮为主题,创作了自己的作品。

琼沃斯也向艺术史和对她的艺术创作实践有影响的古典名作致敬。展览中展出的两组作品,灵感来自弗朗西斯科·戈雅著名的《羊头和肋骨静物》(约1808-1812)和《狗》(约1819-1823)。琼沃斯还参考了法国现代主义画家爱德华·马奈的作品,本次展出的两幅大型作品皆取材于他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的标志性画作《芦笋》(1880年)。

爱德华·马奈 《芦笋》

弗朗西斯科·戈雅 《狗》

“我的图像现实充满了激情,激情是一种与身体息息相关的语言,与充满活力的动作融为一体。”琼沃斯这样诠释自己的创作。

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出现的极简主义和概念主义的理性原则相反,琼沃斯的绘画以身体为基础,紧密地观察自己的内心和周遭世界。她将自己的绘画过程描述为一次“探险”,“在作画时,图像展开、生长并揭露自我。”

琼沃斯采用的调色往往与身体有关,例如肉粉色、血红色和瘀红色。她的画作也带有她身体移动的痕迹,如指痕、划痕甚至鞋印等,都是艺术家自身存在的亲密标识。

玛莎·琼沃斯,《建筑师之死》,2022年

玛莎·琼沃斯,《求婚者们的遭屠》,2019年

她的每幅作品都从单一的“斑块”色彩开始。画作表面的物理强度和迸发的色彩,与她的细腻敏感和克制相平衡。

琼沃斯选择纸作为创作表面,自职业生涯开始以来,她喜好将作品表面大范围地留白,不加任何修饰。她解释:“纸是一种感性的材料光滑或粗糙,触感与皮肤相近。”

琼沃斯表示,“我的作品全部与自己相关。绘画是贯穿我身体的运动。”

玛莎·琼沃斯,《特洛伊木马》,2019年

她使用宽大的画笔,便于快速、流畅地移动,通过线条、涂抹和色彩构成的视觉语汇,表达她的轻快、沮丧、兴奋、愤怒或绝望。“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情绪,以及在绘画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琼沃斯说。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