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浦东新春第一展,“纸艺”美出圈
东方网01-21 12:03:23

绚丽的色彩,灵动的造型,令人惊叹的创意,1月20日,91件以纸为媒介的艺术品把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GM美术馆装扮一新,2025新年第一个美术展“纸说”——纸媒介融艺术展举行开幕式。作为浦东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去年十月成立后推出的首个大型展览,此次展览既是浦东新区民协成立百日的“百日礼”,也是市区协会联动的优秀成果。

走进展览,剪纸、纸塑、纸雕、撕纸、凿纸等作品,以及用纸来呈现的重彩、版画、指画等,共近百件以纸为媒介的作品融合多元文化与艺术形式,呈现一场别具一格的视觉盛宴。

绝美纸艺致敬一座城

展览洋溢着浓浓的海派风情,一走进展厅,观众就会被十米巨幅彩色纸艺装置《百年上海》所震撼,作品以著名艺术家、海派剪纸非遗传承人李守白先生原创的经典剪纸作品《百年上海·剪绘申韵》为基础,选取了外滩、陆家嘴等区域的天际线、建筑群等标志性的上海城市风貌,利用瓦楞纸这一环保材料进行立体雕刻,二度创作为纸艺装置,镂空处在光影的折射下,营造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效果,令人叫绝。作为展览献给浦东的“新年礼物”,也是展览中最受市民喜爱的合影打卡点之一。

李守白先生也是此次展览的发起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多年来的美术创作,一直被上海这座城市和海派文化所滋养,希望通过更美好的作品表达对上海的无限热爱。此次入展的10米撕纸长卷《上海童谣》也是根据李守白的17米原创作品《上海童谣》(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改编而来,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南桥撕纸”代表性传承人何球红策划,并指导学生撕纸社团再现,作品撕制人物136位、动物88只、物件66个,刻画了上海石库门弄堂游戏的温馨场景。在展览现场,通过动态化的视频在电视机里滚动播放,情景再现 了这幅原作,深深吸引了在场观众。

此外,青年艺术家董慧、李艺的纸艺《灵蛇戏春》,艺术家邵刚、邵仄炯的电子纸装置《读书有感》,邵仄炯的电子纸作品《山水集》,丁义珺的纸艺《落日余晖》、《愿景》,金祥龙的套色木刻《烽火追月》、《晴映彩原》,薛俊华的工笔设色《九色鹿》,张耀中的版画《新船》,朱佳燕的纸浮雕《白色之恋》、撕贴《梦归离》,叶引君的凿纸《喜上眉梢》,陈易与过振远、马家宝、代良俊、冯裕康艺术家共同合作的纸艺《戏曲人物系列》等作品也吸睛十足。

李守白介绍,整场展览以“春之艺”开篇,作品中展现的春的萌动与希望,为观众带来了新年的美好期许;在“立足本来”展区,传统纸艺的魅力尽显无遗,让人们深入探寻到艺术之根,感受到剪纸、衍纸、刻纸、纸塑等多种传统纸艺形式的独特韵味,其中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大家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剪纸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感受这一古老艺术的深厚内涵;“吸收外来”展区则展示了传统纸艺与世界文化潮流的碰撞交融,让观众看到传统纸艺在不断蜕变新生;而在“创造未来”篇章,电子纸装置等现代纸艺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凸显了创新乃艺术之魂。

艺术创新繁花常在

此次展览还呈现出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独特图景,参展作者来自各行各业,既有深耕艺坛的老艺术家,也有海外归来的艺术新秀,其中不乏多位父子、父女、母子档作者,李守白、李诗忆父女,孙平、孙绍波父子,何球红、何玉玮父子,陆永清、陆珠荟父女,钱炳荣、钱刚父子,胡谦、曹可嘉母子,梁小玲、梁晨父女……足见中国传统艺术繁花常在的勃勃生机。

著名艺术家陆永清与青年版画家陆珠荟,这对父女的作品双双入展,陆永清的版画《张灯结彩》展现繁华、温馨的城市记忆,陆珠荟的5米长版画《尚苑》,则将上海城市和松江古城进行解构和重组,犹如不同人的心中有不同的上海记忆,两者作品风格不同,却又相映成趣,令人印象深刻。

艺术家孙平、孙邵波父子,孙平的剪纸《水乡飞舞中国蓝》,孙邵波的钢笔彩铅《我是一只游来游去的虎》;艺术家李守白、李诗忆父女,李守白的剪纸《生肖系列》,李诗忆则带来了装置《灵·境》;钱炳荣、钱刚父子,钱炳荣的剪纸《吃喜酒》,钱刚的版画《松江布系列之故乡晨曦》;艺术家梁小玲、梁晨父女共同完成的纸塑《东方明珠》,与梁小玲的纸塑《上海钟楼》……两代艺术家以不同的艺术方式表达了共同的对上海的深情。

在展览中,除了传统的剪纸、撕纸等技艺,还有造型和创意都充满当代感的纸塑、纸雕以及凿纸,更不乏AI等现代科技的融入,以纸为创作媒介的纸艺、重彩、版画、指画等艺术创作在新时期,从题材到技法,以及创作方式,都在不断蝶变更新。

记者从展览上获悉,参展的多位艺术家都非常忙碌,青年艺术家李诗忆受邀正在为上海豫园灯会、福州两马灯会等重大活动创作,李诗忆介绍,近年来,“文商旅体展”一体化的趋势愈发明显,纸艺作品因其形式多样、题材包容度高、与数字技术融合效果好等特点在灯会、节庆、戏剧空间以及文创等领域热度不断攀升,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成为纸艺的粉丝。

参展艺术家们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到纸艺的魅力,推动这种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出圈”,打造全新的文化应用场景,探索发展创新的更多可能,绘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锦绣愿景。

作者:朱贝尔 通讯员:陈丽伟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