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中国电视剧海外“受宠”,背后的文学密码是什么
澎湃新闻01-16 08:02:00

《大奉打更人》海外播放平台截图。剧方供图

近来,“C-Drama”(Chinese Drama,中文电视剧)成为海外新热词,讨论日益火爆。

前段时间,由《黑莲花攻略手册》改编的影视剧《永夜星河》,凭借游戏、系统元素,结合中式传统美学,一经播映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主角们在剧中的一种被观众戏称为“炸火花”的法术随着剧集在多个国家的同步播放也流行起来,甚至国外一些娱乐圈明星也纷纷在个人社交平台跟学。

正在播出的《大奉打更人》,凭借“斩尽不平事,少年出英雄”的热血传奇,也赢得海外观众的好评。在北美,《大奉打更人》是Rakuten Viki美区内容中排名第一的华语剧集,评分高达9.5分(满分10分);在新加坡,该剧通过viu播出后热度跃居平台中国大陆剧第一。

“C-Drama”为何能受到外国观众的追捧?

近来出海取得较好成绩的“C-Drama”,基本改编自深受读者喜爱的网文小说,文本中深深蕴藏着“出圈”的密码。

我注意到,前段时间举办的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聚集了多个国家的网文作家。他们中很多人一开始都是中国网文小说读者、忠实“剧粉”,然后自己也情不自禁决定动笔创作。海外作家们的观察视角和思考逻辑,似乎充分解释了为什么由中国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能赢得全球观众的青睐。

俄罗斯一家出版社的社长感慨,许多俄罗斯年轻人喜欢观看中国电视剧、阅读翻译网络文学小说和漫画。网文中呈现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中国文化,也让俄罗斯读者耳目一新。

“晋江文”已然成为网文小说发展的一大重要标签,由晋江小说IP改编的影视剧,诞生了很多令海外观众上头追剧之作。

晋江文学城副总裁胡慧娟的观点令我印象深刻。她提到,适合影视化的小说作品,往往能做到内容讲究、文笔精彩,尤其作者所塑造的人物,能表现得“性格鲜明、有魅力、有记忆点、有独立思想性,在遇到挫折,解决问题上,能更多依靠自身努力”,而不是一味追求故事爽点而丢失人物行为逻辑。这类作品影视化后更容易获得成功。

胡慧娟举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国产剧经典之作。小说作者对北宋大家族日常生活起居进行细致的考据、描写,读者从文字上就能透过各种美食、投壶、打马球等,感受到宋朝的鼎盛繁华,对其心向往之,与作者塑造的独立果敢的明兰惺惺相惜。“后续该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在视听技术、服化道加持下,更是得以完美呈现,尤其是男女主大婚场景,一度成为现实生活中新人拍摄婚纱照的样板。”

在资深网文行业从业者眼中,充足的外部需求、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欲”,是“C-Drama”被海外观众追捧的重要动力。海外用户想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而影视剧是一种更容易打破语言、文化障碍的形式。“C-Drama”在海外“受宠”的关键在于内容是否能吸引受众,以及剧集的制作传播成本是否可控。在这两点上,文学都为国产剧出海提供了很好的内容输出“动能”和第一轮市场检测。

感性的生活化传播比起其他方式,更容易深入人心。网络文学以好故事的方式,向外传递中国文化。

有海外观众追剧《九重紫》,在社交网络真情实感发了若干张截屏,发了一堆表达快乐情绪的表情包:“从告白到婚礼,一切都很完美,我真的很喜欢这部剧!”

触动外国观众的偶像剧,不只是“CP好嗑”。来自美国的作家莱娜莉亚就发现,中国的女频网文在美国越来越流行,在美国读者看来,这些作品不仅有恋爱段落,还有家庭的戏份,故事更丰富,大家看到的不仅是男女主谈恋爱的故事,而是他们生活的“整个世界”;印度的作家拉杰·沙发现中国网文会有很多关于“影响人类的大事件”的描写,他通过中国网文学到了更加宏观纵深的写作视野。

随着中国影视制作能力提升,面向海外市场的内容题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剧在海外不再是古装剧、仙侠剧板块“一枝独秀”,偏向现实题材的都市剧、偶像剧、悬疑剧成为新宠。比如在TikTok中剧词条播放量的榜单上,偏向现实题材的作品占比高达45%。

“好故事”传递的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色彩。传统文化成就东方美学和哲思,是文化传播的深厚土壤。而与此同时,青年流行文化汇合成当代生活态度,向世界展现中国年轻人的风貌与能量。

因此,外国受众关注的,既是历史文化魅力,也是当代青年构筑的明亮、辽阔的精神世界。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