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永辉超市去年预亏14亿,四年累计亏超百亿
第一财经01-15 22:53:20

一面是如火如荼的门店调改,一面是亏损持续扩大的业绩。

永辉超市1月14日晚间披露了业绩预告,2024年净利润亏损14亿元,与上年13.3亿元的亏损相比,亏损额同比增加5%。同时,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2.1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扩大11.6%。

2025年,永辉超市计划继续调改门店、转型,关闭亏损门店,并预计将计提长期资产减值约2亿元。

2021年以来,该公司持续亏损。加少2024年预亏,四年累计亏损金额已经超过百亿。

一位零售行业人士分析称,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零售企业普遍面临着盈利风险。不容忽视的是,零售渠道日益多元化、线上渗透率持续提升,都令消费严重分流以及市场份额的争夺变得异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商品种类和服务质量上,还深入到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以及品牌建设等多个维度。

四季度亏损扩大

受业绩预亏影响,1月15日,永辉超市股价开盘下跌,截至收盘跌4.38%,报5.68元。

尽管2024年一季度和上半年还保持盈利状态,但随着调改投入以及闭店成本的增加,永辉超市业绩重回亏损。

根据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净利润亏损为7786.5万元,同比由盈转亏。这意味着,该公司四季度至少亏损了13亿元。

永辉超市称,2024年公司经营情况相比2023年并未明显改善,主要是经营模式转型,调改门店在前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包括长时间关店改造。此外,公司也快速关闭了尾部门店,以上几个因素共同导致了业绩的下滑。同时,零售行业的整体挑战导致公司整体客流和客单持续承压。

2024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毛利率20.84%,较2023年末进一步下滑。公司称,在门店调改过程中,淘汰旧品、引入新品的过程中,公司推动裸价和控后台的策略,这使得公司整体毛利率在短期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商品采购的透明度,增强商品的议价空间。

一位消费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当前线下零售企业正纷纷进行业态调改试点,提高品质和服务已成为行业的大势所趋。永辉超市此前的快速扩张,使门店租金、人力成本、物流费用等开支不断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扩店、调改只是第一步,”上述分析师对第一财经分析称,同时还需关注门店布局与运营的情况。如门店选址是否精准,能否充分考虑周边人口密度、消费能力、竞争对手分布等因素;同时,门店内部运营管理和实施也会直接反映在消费者购物意愿复购率上。

四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

自2021年起,永辉超市营收不断下滑,净利润开始亏损,2024年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亏损。

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永辉超市净利润分别亏损39.44亿元、27.63亿元和13.29亿元,加上2024年预计亏损的14亿元,近四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

数据来源:Wind

为扭转亏损局面,永辉超市自2024年5月起,在胖东来的指导下进行门店调改,同时主动关闭长期亏损的尾部门店。网站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1月13日,永辉超市在全国的门店共计774家,较2024年初减少超230家。过去5年间,永辉超市关掉了超40%的门店。

另一方面,永辉超市通过抛售资产回笼资金。2024年,永辉超市先后四次大规模出售资产。2024年12月,该公司累计出售中百集团6710.13万股,出售金额约为4.4亿元,自此不再持有中百集团股票。

2023年12月,永辉超市还分别作价45.3亿元和7.99亿元,相继出售了1.43%万达商管股权和10%的红旗连锁股权。据此测算,该公司总计回笼近61亿元。

不过,永辉超市负债率一直居高难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永辉超市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87.14%。

上述零售行业人士称,新零售时代,竞争越发激烈,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布局线下零售,凭借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抢占市场份额;盒马鲜生、山姆等新兴零售品牌逐步渗透市场份额,永辉超市能否借助门店调整和资产出售实现业绩反转,仍需进一步观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