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托马斯小火车之母”布瑞特·奥克罗夫特去世
澎湃新闻01-04 17:30:00

据英国媒体报道,享誉全球的动画系列《托马斯和朋友们》(Thomas the Tank Engine & Friends)的主创布瑞特·奥克罗夫特(Britt Allcroft)已于2024年年底去世,享寿81岁。当地时间1月3日,奥克罗夫特的女儿向《纽约时报》确认了这一消息,透露母亲是在2024年12月25日于洛杉矶家中安详离世。

《托马斯和朋友们》以调皮可爱的火车头托马斯为主人公,自1984年首次被拍成电视动画以来,已衍生出长达二十多季的剧集及多部动画大电影,在世界各地的小观众心目中享有至高地位,而与之相关的各类授权玩具、联名商品也早已卖遍全球。

1984年,《托马斯和朋友们》一经播放,就大受小观众欢迎

追本溯源,它最初只是英国人威尔伯特·奥德里(Wilbert Awdry)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发表的一系列童话故事集。而他创作这些火车头小伙伴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帮助当时正在出麻疹的儿子散心。1945年5月,这套名为《火车故事》(The Railway Series)的绘本正式出版,迅速赢得极高人气,也让英国广播公司(BBC)很早就开始谋画将其搬上荧屏。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这种尝试直到1984年才真正开花结果,而这背后的第一功臣便是布瑞特·奥克罗夫特。

年轻时的布瑞特·奥克罗夫特(后左)与导演大卫·米顿(后右)及原著绘本作者威尔伯特·奥德里

1943年12月14日出生在英国南部海滨城市沃辛的奥克罗夫特,19岁时就加入了BBC,在电视剧和广播剧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1979年8月,她在制作一部关于英国老式蒸汽火车的电视纪录片时,为做资料收集从而第一次接触到《火车故事》这套绘本。“我很快就被书中的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唤起的乡愁所深深吸引。”日后接受采访时,她曾回忆说,“我觉得这些故事中有不少能让孩子产生共鸣的东西。别看它说的是火车的故事,但我从中看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内涵,与孩子的生活经历十分相似。”

1980年,她办起了以自己命名的电视制作公司,并用5万英镑的价格买下《火车故事》的翻拍版权。之后,她亲自担任编剧、制片,联手动画导演大卫·米顿(David Mitton),拍出了第一季共26集《托马斯和朋友们》。1984年10月9日,该剧在英国ITV正式开播,立即赢得小观众的喜爱,不久后发行的录像带也相当热销。剧集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布瑞特·奥克罗夫特的慧眼识珠。而且,为筹措到足够的拍摄资金,她还将自家的房屋做了二次抵押贷款,用孤注一掷来形容也不为过。

披头士成员林戈·斯塔尔是《托马斯和朋友们》的第一任旁白

此外,布瑞特·奥克罗夫特还特意挑选了披头士成员林戈·斯塔尔(Ringo Starr)负责该剧旁白,也成了《托马斯和朋友们》的一大卖点。日后,好莱坞演员亚历克·鲍德温、皮尔斯·布鲁斯南等也都曾加盟,负责过该剧的旁白工作。

2000年暑期,该系列第一部大电影《魔幻铁路历险记》(Thomas and the Magic Railroad)隆重上映,奥克罗夫特亲自担任导演、编剧、制片。不过,影片在全球范围内都未能获得理想票房,最终以亏本收场,也让奥克罗夫特引咎辞职,离开了自己一手创立的制作公司。按照媒体评论的说法,此时距离《托马斯和朋友们》动画电视诞生已过去近二十年,新一代小观众爱上了更讲究画面特效的奇观式电影,对相对老派的《托马斯和朋友们》不再抱有很大兴趣。

之后的岁月里,《托马斯和朋友们》新剧集虽继续推出,但与布瑞特·奥克罗夫特和大卫·米顿等原班人马已不再有任何关系。2023年时,有一位痴迷于该系列的纪录片导演布兰侬·卡迪(Brannon Carty)专为《托马斯和朋友们》拍摄了一部名为《意外走红》(The Unlikely Fandom)的纪录片,用镜头记录下了世界各地不少“托马斯”粉丝对于这部作品以及主创布瑞特·奥克罗夫特的喜爱之情,也让更多观众了解到这位“托马斯小火车之母”的艺术人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