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汇龙潭 | 复照青苔上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网站01-03 10:20:00

这两个月天气渐凉,许是忙于工作加之天气缘故,放在窗台的富贵竹叶子已经黄了一半,底下的苔藓更是可怜,干得像枯草。当时总以为苔藓是养死了,结果浇了几天水,表面竟渐渐透出绿来。于是时不时看看它,看着它一点点复活。

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这苔藓是我夏天随地挖的。苔藓是一种不起眼却无处不在的存在,它们不需要阳光的直射,也不需要肥沃的土壤,只需一点点水分,便能在最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生根发芽。

袁枚有一首诗咏苔,写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不会因为自己弱小,不受人瞩目而摆烂。反之,当人凑近细看,会发现苔藓就像一个微型森林,千姿百态、各具芳华,有的像细丝般柔软,有的则像小叶片一样扁平。它们的颜色也并非单一的绿色,有的带着淡淡的黄色,有的则泛着微蓝的光泽。在放大镜下观察,苔藓的结构更是复杂而精致,每一个细胞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苔藓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在严寒冬季,它们可以进入休眠状态,待到春暖花开时再次焕发生机。在干旱的季节,它们会紧紧地卷起自己的身体,减少水分蒸发,静静等待雨水的到来。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让苔藓成为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

想想人其实也很像苔藓,越是艰难的时候,也会觉得过不去了,但回头看,纵然营营扰扰,最终还是度过了。苔藓与人,都拥有一种平淡卑微却持久坚韧的生命力。

我又想到了故乡的老屋,那是一幢近百年的建筑,风化的砖石,剥落的墙皮,还有那无处不在的苔藓。像刘禹锡《陋室铭》所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老屋的苔藓,它们在潮湿的角落里蔓延,像是绿色的墨迹,书写着属于老屋的诗篇。特别是夏日,老屋的青苔在阴凉的墙角下生长得更加茂盛,为老屋带来了一丝丝凉意。午后,老人们会搬来小凳,坐在青苔覆盖的台阶上,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还有老屋前井边的苔藓,这里的苔藓显得格外清凉,它们默默吸收着井水的湿润,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清新气息。时不时,妇女们拿着水桶来这里打水,她们的影子倒映在井水中,与苔藓的绿色相映成趣。夜晚,蛙声一片,井边的苔藓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幽静神秘。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园林艺术中,苔藓常被用来营造古朴、幽静的氛围。在如今的园林里可以看到,苔藓被广泛应用于山水造景中,与石块、沙砾共同构成了一幅幅静谧的画卷。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有时在古猗园游玩,发现有些地方哪怕环境很适合苔藓生存,但它仍然要么出现在贴着墙根的低处,要么长到高处的房顶瓦片上去,像是刻意避开人们的视线。

苔藓的天然命运,总不与人的热闹有关,它们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个愿意停下脚步的人。

00.jpg

作者:许军展
编辑:刘静娴、唐敏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