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上海已有18条穿越黄浦江的隧道!还有这些隧道正在建设中
上海长宁01-03 13:44:00

市交通委介绍,近日,银都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正式通车。隧道通车后,将分流南段外环等既有越江通道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强浦江两岸的交通联系,促进沿江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继银都路隧道开通后,目前,黄浦江上已累计建成了18条市政公路隧道。这些越江隧道有哪些亮点?上海还有哪些正在建设中的越江隧道?一起来看看吧↓

1

打浦路隧道

图片

打浦路隧道于1971年6月建成通车。它不仅是上海的第一条越江隧道,也是中国的第一条越江隧道。它的建成,突破轮渡为过江唯一手段的格局。

打浦路隧道复线于2010年2月11日建成通车,位于既有打浦路隧道以西,与既有打浦路隧道组成一组双向四车道的越江通道。

2

延安东路隧道

图片

延安东路隧道是上海第二条越江隧道,于1989年5月1日通车运营,对上海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奏响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序曲。

1996年11月,延安东路隧道南线正式通车。

3

上海外环隧道

图片

2003年6月21日,外环隧道建成通车,这标志着总长97.35公里的上海城市外环线全线通车。

外环隧道是上海首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特大型越江隧道,按隧道的车道数、管段的宽度及重量指标进行比较,建成时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外环隧道从2024年3月22日24时起进行全封闭施工,工期一年。

4

大连路隧道

图片

2003年9月,大连路隧道通车。该隧道开创了国内逃生通道的先河。工程设计首次设置了江底联络通道。这样一来,一旦出现紧急事故工况,乘行人员、求援人员可通过连接通道进入相邻隧道,确保人身安全。

5

复兴东路隧道

图片

2004年9月,复兴东路隧道通车。该隧道首次采用了独特的双层车道形式,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双层双管6车道地下越江隧道,比同类单层隧道提高40%的车辆通行能力。

为解决非机动车深夜过江难题,本市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公安交警部门积极研究复兴东路隧道电动自行车越江通行方案(←点击查看详情),日前已着手对隧道内部及两端出入口展开改造工作,预计今年1月底全面完工并具备开通条件。

届时,每晚23:00至次日凌晨5:00,复兴东路隧道上层将专门开放供电动自行车通行。

6

翔殷路隧道

图片

2005年12月,翔殷路隧道通车。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直径越江公路隧道。该隧道建成后不仅对上海浦东东北部及浦西的杨浦、宝山地区的交通带来便捷,而且也令上海越江交通有了更多、更便捷的选择。

7

上中路隧道

图片

上中路隧道于2009年2月底建成通车。该隧道是国内首次采用直径14米以上盾构机进行施工的软土隧道工程,也是上海中环线道路工程南段穿越黄浦江的一个关键节点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开启了“超大直径”泥水气平衡盾构施工的新篇章。

8

人民路隧道

图片

人民路隧道西起人民路淮海东路,沿人民路向东越江后至东昌路浦东南路,于2010年2月6日建成通车。

9

新建路隧道

图片

新建路隧道浦西段北起海伦路海拉尔路,沿新建路穿越周家嘴路、东余杭路、唐山路、东长治路、东大名路后向南过黄浦江,于2010年3月26日建成通车。

10

西藏南路隧道

图片

西藏南路隧道于2010年4月29日建成通车。该隧道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建设的一条连接浦西与浦东的专用通道,也是上海市第一条设有多匝道的软土越江隧道。

西藏南路隧道首次引进了太阳能节能技术——在隧道进出口处的“光过渡段”顶层设置太阳能采热板,可以用来发电,为隧道内部的部分路段提供照明。

此外,隧道内部首次采用纵向通风技术,并充分利用车道板下部空间实施排烟和通风,发生火灾时,人员可在无烟或少烟情况下逃生。

11

龙耀路隧道

图片

龙耀路隧道西起龙耀路龙吴路交叉口,沿规划的龙耀路向东在上海水泥厂北侧过江,隧道下穿耀华玻璃厂码头在浦东登陆,至成山路长清路止,于2010年4月5日完成,为世博会交通提供了有效保障。

龙耀路隧道东延伸(济阳路至长青路段),西起德恒路济阳路交叉口,东至成山路长清路路交叉口,全长1.01千米。

自2016年6月开工建设,2020年8月底通车,进一步完善了交通服务功能。

12

军工路隧道

图片

军工路隧道于2011年1月28日建成通车,曾荣获第十八届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2016 年度“FIDIC(菲迪克)优秀工程奖”。

13

虹梅南路隧道

图片

虹梅南路隧道于2015年12月30日通车,曾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超深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技术创新及应用”,获201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长大道路隧道全纵向防灾救援新技术及其集成应用”,获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4

长江路隧道

图片

长江路隧道于2016年9月建成通车。该隧道凭借“1米穿越”刷新了我国盾构法隧道最近距离穿越高架的纪录,并首次在越江隧道工程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将太阳光引入到隧道出入口区段,每天提供10小时的自然光照明,节约照明能耗达40%以上,在提升驾乘人员的视觉舒适度的同时,又可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15

周家嘴路隧道

图片

周家嘴路隧道是上海目前最深的过江隧道,于2019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荣获2016年“上海明星工地”、“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绿色施工样板工程”以及“市重大工程文明示范工地”等荣誉称号。

16

郊环隧道

图片

郊环隧道西起宝山区牡丹江路,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大堤、宝山圈围地区、黄浦江(吴淞口)后,东接浦东新区外环高速公路。郊环隧道建设有益于完善市域高速公路网络,改善集疏运系统,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7

江浦路隧道

图片

江浦路隧道于2021年9月建成通车。通车后,进一步完善了中心城区路网结构,加强中心城区东部南北向交通联系,改善上海北部地区越江交通布局,促进上海杨浦滨江公共区域的开发、转型和浦江两岸一体化发展,有效缓解大连路隧道和杨浦大桥的拥堵情况。

18

银都路隧道

图片

银都路隧道于2024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是目前黄浦江上建成投运的第18条车行越江隧道。

银都路越江隧道的建成通车,将分流南段外环等既有越江通道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强浦江两岸的交通联系,促进沿江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对推进上海市南部近郊地区的东西向车辆通行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对完善上海市路网体系,推进郊区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的越江隧道

龙水南路越江隧道

图片

龙水南路越江隧道工程西起龙水南路喜泰北路交叉口,盾构过江后,浦东出入口分南、北两线,北线至海阳西路耀龙路交叉口;南线至高青西路耀龙路交叉口,于2019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

隆昌路越江隧道

图片

隆昌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北起杨浦区隆昌路杨树浦路交叉口,南至浦东新区云山路栖山路交叉口,全长2.1公里。

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分流中短距离的越江流量,缓解区域越江节点拥堵问题,进一步完善区域干道路网,便于黄浦江两岸市民往来,增加滨江公共空间对市民的吸引力。

选稿:李美霖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