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北京798·751园区艺术跨年:艺术+科技+表演
澎湃新闻01-01 19:02:00

“3、2、1,新年快乐!”北京798·751园区中心广场上,伴随着艺术家田晓磊制作的巨型屏幕倒计时归零,新年的钟声准时敲响,2025艺术跨年之夜落下帷幕,灯光穿透夜空向世界发出新年问候,用创造力开启新的一年。

2024年12月31日当晚,北京各区有近三十场跨年活动,798·751园区以其艺术+科技属性,成为了跨年夜的亮点之一。

从下午18时起,跨年的人群就开始涌入798 ·751园区,这里变身为一座艺术游乐场,主办方介绍,园区的四个广场跨年主题内容在2024年12月31日晚轮番上演:火车头广场竖起巨型艺术装置“艺启展望”,邀请人们为新年许下憧憬;包豪斯广场的暖冬吉市聚合了三十多个品牌的非遗手作、艺术周边和文创产品。

包豪斯广场

电子广场原本的巨型海报换成红色的“我爱北京,新年快乐”,这里也聚集了最多的前来打卡的人群。

电子广场

“椅子是最小的建筑”共创活动在这里举办,露天的广场成为一座开放的艺术工坊,艺术爱好者一起,以随处可见的椅子为媒介,大家可以尽情展示创意。活动现场,清华大学美院副教授郭秋惠也为本次艺起创“座”活动进行导览。

“椅子是最小的建筑”共创活动

除了四大广场的固定活动,遍布园区的艺术游园,包含街头魔术表演、钢琴演奏、歌剧表演、科学秀场、玩偶巡游等现场节目,同时邀请了李怒、杨淞等艺术家在广场上的艺术品旁与观众交流观念。

艺术巡游

红色与蓝色是本次跨年活动的主视觉,据悉,798前身是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从2002年开始,诸多艺术家工作室和当代艺术机构开始聚集于798,让这里成为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前身为成立于1952年的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动力分厂,2006年,751开始转型文创产业。

过去的一年,是798艺术区与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两大园区合并运营,成立七九八文科的第一年,诞生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艺术创意产业集群。

现场的一栋建筑上,以红色、蓝色两种色彩组成的蝴蝶结象征了两个园区的联结。

以红色、蓝色两种色彩组成的蝴蝶结象征了两个园区的联结

为了疏散人流,设置多个打卡点,798·751园区布置了多个标有“新年快乐”的灯组。

798·751园区布置了多个标有“新年快乐”的灯组

798·751园区布置了多个标有“新年快乐”的灯组

跨年活动中,艺术品掩映在霓虹灯中,也有多个装置作品成为活动的主舞台。

艺术家杨淞的作品《光锥》是一件光的雕塑,0.1毫米钢丝编织的结构之上,光携带着记忆、时间、事件在游走。每个观者在移动中都会看到一个跟随其脚步变化的光晕,好像一个更高维度的时空。

艺术家杨淞的作品《光锥》

李怒的《香槟塔》是六根工字钢以压缝方式的堆垛。因为雕塑自身的尺度,使位于雕塑正向两面的事物被阻隔、隐匿和障目,雕塑通过直接的和物质的对空间的干预来强调不可言说的人间心灵的默契。空腔穿透了雕塑的阻隔,形成了时间的凝视和遥望。

跨年夜现场,一场电子音乐表演也在《香槟塔》旁边上演。

跨年夜现场,一场电子音乐表演也在《香槟塔》旁边上演。

打破空间和时间束缚轮番呈现,让街角变身流动的艺术空间。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艺术成为798·751园区流动的风景。

一场基于传统创新的舞狮表演秀拉开了倒计时的序幕,人群逐渐聚集至中心广场的跨年派对主舞台,叶蓓与哈里乐队的表演将迎接新年的气氛推至顶点,现场变成灯光、音乐和欢乐的海洋。

中心广场的主舞台是由艺术家田晓磊制作的巨型倒计时屏幕。田晓磊作品多以人与科技关系为主题,他用艺术家的视角创造未来的世界标本,杂糅文化、信仰、科技、身体,创造新的艺术体验,并充分发挥3D技术、多媒体技术。

艺术家田晓磊制作的巨型倒计时屏幕

本次跨年活动整体覆盖全园区52万平方米,联动150+商户,30+艺术活动夜间开放,联合知名艺术家,现场导览零距离沟通,也链接了专业艺术院校,推出共创艺术作品,希望以此展现出首都夜间文化旅游消费活力。

跨年活动当天,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遇见博物馆、无界之境科技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拽马戏剧空间、小柯剧场等各类文娱餐饮商户,均延长营业至午夜,陪伴人们一起跨年。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