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闵行这所学校,迎来150周年校庆!
今日闵行2024-12-29 10:25:13

12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南校(以下简称“上师大三附小南校”)举行红色文化培育主题活动暨办学150周年庆祝活动。现场,学校校史馆、展藏馆、蜜宝书站同步揭牌,浦锦红色文化培育项目2.0品牌发布,师生们还将根据老校长顾振烈士的英勇事迹创编的音乐红剧《未见的传奇,不朽的传承》搬上舞台。


图片
走进上师大三附小南校崭新的校史馆,一幅长6米的长卷映入眼帘,长卷呈现了学校办学150年中具有各个时代特征的校舍和26位校长的身影,其中5位历任校长来到了现场。
当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画卷上,老校长吴晓华动容道:“我也在历史画卷中看到了我自己,这里有我童年的欢乐,也有我青春的回忆,很荣幸成为这历史长河当中的一小段。”
图片
一个半世纪以来,学校数易其名,屡次搬迁,但始终教泽流长,不忘初心,以其厚重的办学积淀、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区域内自成一景。
据悉,上师大三附小南校的前身可追溯到上海城隍秦裕伯的后代秦荣光先生创办于1874年的“陈巷私塾”。1933年9月,社会活动家、著名爱国人士、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炎培先生亲临学校题写校训“学做人”。1940年4月至1941年6月期间,抗战烈士顾振任校长。2022年6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南校。
图片
图片
“老校长的故事将化作我们内心深处的强大动力,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挑战时勇往直前。”学生们在深入学习校史的过程中也收获着自己的感悟。据了解,为了展现老校长顾振烈士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信念、英勇斗争的传奇故事,三年级400余名学生反复雕琢、倾心排演,使其尽可能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
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深深打动了顾振烈士的女儿顾慧娜,她说:“孩子们的表演很真实,贯穿了我父亲顾振烈士的一生,看完之后非常感动。”
“我们想了很久,150年我们应该为学校做些什么?选择怎样的方式为办学150周年献礼?答案就是:一部剧、四个馆和一个发布。”上师大三附小南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沈珺介绍,一部剧是三年级400余名学生共同参演的音乐红剧《未见的传奇,不朽的传承》;四个馆分别为汇聚了学校150年来珍贵史料的校史馆、记录孩子成长轨迹的展藏馆、拥有2000册优质绘本图书的蜜宝书站以及取自于老校长顾振革命年代别号的真火图书馆;一个发布则为学校从2025年2月开始正式开通校史馆预约,成立教师宣讲团和学生宣讲团。
图片
此外,现场正式发布了浦锦红色文化培育项目2.0。该项目包括升级一处红色史迹纪念地,“浦边交通站”红色史迹纪念地硬件再提升,打造为滨江沿岸一道红色风景线;搭建一个学生实践平台,招募培训一批“小小讲解员”,引领更多学生加入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队伍;推出一系列红色宣讲内容,发挥真火宣讲团、初心讲师团力量,面向不同群体打造形式多样的宣讲课程,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十五秩风华正茂,续薪火逐梦未来。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能够铭记历史,将红色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续写学校新的篇章。”沈珺谈道。
图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计华,副区长张贤,区政协副主席蔡怿晖,区政协副主席何曙光等出席活动。


选稿:吴梦迪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