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用七个章节回顾博伊斯:从《7000棵橡树》说起
澎湃新闻2024-12-20 17:13:00

澎湃新闻获悉,“约瑟夫·博伊斯:7000个梦想”展近日在河北省廊坊市新绎美术馆开幕。该展览是新成立的博伊斯研究中心(中国)的开幕首秀,以博伊斯的生态艺术项目《7000棵橡树》为切入点,分七个章节回顾博伊斯的艺术。

当天,来自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博伊斯在中国:未完成的艺术和艺术家”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现有的博伊斯研究,以及中国当代艺术从业者应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转化博伊斯思想和实践等问题。

在激励每个人内心的艺术潜能上,比安迪·沃霍尔那句“每个人都可以出名15分钟”更出名的,是约瑟夫·博伊斯的“人人都是艺术家”。博伊斯不仅重新思考了“艺术”一词的定义,也拓展了“艺术家”的定义。他在艺术家身份之外,有着教师、表演者和社会思想家的多重身份。博伊斯将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件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的巨大艺术品,其无比开放的理念和无所不包的艺术观念,深刻影响了艺术、社会和教育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面貌,以及我们究竟在建设新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约瑟夫·博伊斯

为此,新绎美术馆携手天津美术学院与凤凰艺术共同成立了博伊斯研究中心(中国)。该中心致力于以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与思想为核心,收藏、研究和展示关于博伊斯的大量资料,打造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探讨当代艺术与社会议题的重要学术平台。

新绎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传统的艺术常被视作观赏的对象,而博伊斯则打破了这种界限。他的作品让我们明白,创造力不属于少数人,而是每个人的潜能;提醒我们改变世界不需要宏大的工具,只需要从我们每个人的想法和行动开始。今天的展览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与肖戈提到,从20世纪60年代起,博伊斯的“欧亚大陆”构想就主张融合欧洲与亚洲的区域力量,以推动社会和谐与人类进步。本次展览将探索人类真实创作的共同基础,这种探索是博伊斯精神的延续——“艺术,不仅是‘做’出来的,也是‘分享’传播出来的”。

展览“约瑟夫·博伊斯:7000个梦想”以博伊斯的生态艺术项目《7000棵橡树》为切入点,分七个章节回顾博伊斯的艺术成果,其中作品包括11件博伊斯行为艺术影像、《7000棵橡树》的110余张照片、50余幅原版石版画和蚀刻版画、550余件多版艺术品和明信片、海报以及近400件关于博伊斯的书籍与出版物等。

约瑟夫·博伊斯,《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

展出的系列石版画和雕版画就重现了博伊斯的创作行为,即同时以绘画和表演的形式对“创制”作出双重诠释,如《时光流转组曲》《莱昂纳多·达·芬奇的〈马德里手稿〉》《美兔子糖》等。这种同时以绘画和表演形式对“创制”作出的双重诠释,也是《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的原创能指和出发点。在博伊斯看来,姿态、行为和过程对于艺术构思和欣赏,与最终结果一样重要。思想和行动,物质和精神,人物和物体,以及教育,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于无常中以不断变化的姿态受到重视和欣赏。博伊斯深刻理解每个个体的创造潜力,也就是瓦莱里所说的“潜意识(implex)”,即擦干净的空白黑板可以和写满的黑板一样有意义。重要的是可能性,是人人都拥有的潜能。

约瑟夫·博伊斯, 《7000棵橡树》

展览还影射博伊斯最重要的传世之作《7000棵橡树》,即首个看似天方夜谭,却通过乌托邦式愿景和坚定努力最终实现的项目。作为历史上首件能直接保护自然环境的艺术品,《7000棵橡树》本身的存在就能保护自然,因为它具备植树造林的实用功能。如今,科技与海量数据正深刻改变着艺术创作和人类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约瑟夫·博伊斯:7000个梦想”展旨在引人思考:博伊斯的作品如何深化我们对艺术及其发展潜力的理解。

研讨会现场

开幕当天,新绎美术馆还举办了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邱志杰进行主旨发言,其围绕中国当代艺术与博伊斯精神脉络之间的联系,提到中国艺术必须回应博伊斯所提出的问题,突破中国本地资源创造力的局限,真正对世界艺术作出贡献。

随后,高名潞、陆蓉之、宋冬、尹秀珍、邱志杰、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与张子康共同围绕“博伊斯在中国:未完成的艺术和艺术家”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国现有的博伊斯研究,以及中国当代艺术从业者应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转化博伊斯思想和实践资源等问题。

被问到在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下成立博伊斯研究中心(中国)的意义,张子康首先强调了学术建构对于美术馆的重要性,其次提到博伊斯“社会雕塑”的理念对美术馆做社会化链接、推动艺术创作与学术思考的积极意义。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艺术理论家和策展人 高名潞在论坛中提到,“行为”贯穿在博伊斯所有的艺术观念中,其认为博伊斯最大的特点是将观念与行为、环境与感受融合为一体。而中国当代艺术学习博伊斯也应把“行动”引入,并从中国本土环境与语境出发去“体认”和创造。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评人、艺术家陆蓉之从博伊斯1971年在欧洲的读书经历出发,认为是时代给了博伊斯发展的土壤,博伊斯提出的“把权利还给社会”与“人人都是艺术家”理念给迷茫的时代带来了希望。陆蓉之将博伊斯抛弃“考试”的教学理念带入自己的职教生涯中,并阐释了其对“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解,一是艺术没有标准,二是追求艺术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追求更好的自己。

展览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缪晓春则结合自身长居德国并贴近博伊斯“7000棵橡树”项目的经验,谈到博伊斯所具有的充沛能量,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例,提到其如何借助电脑软件与AI等工具汲取更多的创作能量。而国际艺术论坛主笔海因茨·诺伯特·约克斯(Heinz-Norbert Jocks)以作为杜塞尔多夫学院学生的经历,回顾了博伊斯的教学理念以及博伊斯注重“参与”和“在场”的独特个人风格。

论坛最后,尹秀珍以一种不在场作为“在场”,并由宋冬代其制作了作品《无言》,是其对博伊斯的致敬。随后,宋冬以“扫地”这一行为艺术与相关故事,用诙谐幽默且生动的形式向大家展现了行为艺术的魅力。这两件特殊作品也被赠予博伊斯研究中心(中国)。

宋冬在现场“扫地”©新绎美术馆

展览由新绎美术馆、天津美术学院、凤凰艺术联合举办。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6月15日。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