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像“家”一样的徐家汇书院:邂逅知识与美的奇幻殿堂
上海徐汇2024-12-19 16:07:35

书香气息

文韵流芳的家

纸墨飘香

在繁华喧嚣的徐家汇,隐匿着一处静谧而深邃的文化家园——徐家汇书院。这里不仅汇聚了古今中外无数珍贵的图书资料,更是海派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展现。一起踏入这片充满知识与智慧的家园,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书香文韵。

文脉的传承

徐家汇书院所在地曾是150多年前建立的徐家汇博物院所在区域,这份隽永的文脉传承跨越了三个世纪,如今又注入徐家汇书院,成为这座图书馆的海派文化基因。

徐家汇博物院方位图(图源“思原编译馆”公众号)

徐家汇书院的logo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书院得名于400多年前的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启,建筑上醒目的“徐家汇书院”五个大字集字于徐光启的手迹。

书院中庭的“光启之门”艺术装置,基于110年前雕刻的土山湾中国牌楼的形象,既是通过现代设计与建造技术对传统建筑的全新演绎,也是在历史回望中对当下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徐家汇书院珍藏了大量与海派艺术、历史、民俗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这里不仅是藏书读书之地,还是传播弘扬海派文化的重要阵地。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感受那份融合中西文化精髓、既开放包容又独树一帜的海派精神。

徐家汇书院在图书分类与展陈方式、图书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文化创新,不仅提升了书院的文化氛围,也为读者感受到了“家”一样舒适的阅读服务。

在一楼中庭两侧,书院创新性地设立了八个特色主题图书展陈空间——光盒空间,以融合书架的形式展示不同主题的书籍。中庭与光盒空间的图书是馆员们优中选优严格挑选的,约70箱4000册书,形成整个书院最有家底的馆藏。光盒空间内的图书打破传统的排列方式,让不同主题的图书能够自由组合,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元、更便捷的阅读体验。在光盒空间,总会与好书不期而遇。

文明的积淀

徐家汇书院藏书丰富,涵盖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规定的所有大类,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选择。从珍贵的古籍善本到近现代出版的各类学术著作,每一本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积淀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文化瑰宝。

书院珍藏的《四库全书》等大型成套丛书,以及晚清至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报刊、杂志全套影印本等文献资料,满足了读者对古籍和历史资料的需求,体现了海派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这里,你可以与历史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书籍推荐

馆藏珍本“好东西”推荐

采购单本最贵的书

《ce-Steinweiss-INT》

作者:Alex Steinweiss

出版社:Taschen

ISBN:9783836501927

(开架图书)

本书为限量收藏版。艺术总监Alex Steinweiss在1940年首次创造了专辑封面艺术,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与音乐本身一样,成为流行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这款珍藏版展示了他将大胆的排版和优雅的插图结合在一起的独特风格,在业界掀起了一场风暴,并彻底改变了唱片的销售方式。

采购最贵的套装书

《申报》400册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80678-794-6

(开架图书)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出版时间长达78年,共出版27000余期,是中国近代出版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全面记录了自晚清(同治、光绪和宣统三朝)、民国(包括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民族风俗、重大历史事件追踪报道,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不可替代的一座巨大的文献资料宝库。

馆藏册数最多的套装书

文渊阁四库全书(全1500册)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3300-8

续修四库全书(全1800册)

ISBN:7-5325-2460-4

(开架图书)

《四库全书》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四十四类,收书三千四百余种,七万九千余卷,篇幅相当于明代编纂的最大类书《永乐大典》的三倍半,历时十载,才告成书。全书整理和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与珍贵典籍,内容广泛,包容古今,凡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以及天文、历法、算学、地理、水利、农业、医药、生物等,学科众多,应有尽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汇、祖国宝贵的精神文明遗产。清政府编纂这部书时,由于政治原因,对少数书稿虽曾抽改,但无损于全书的巨大价值。《续修四库全书》总共收书5213种,比《四库全书》增加51%,收录范围包括《四库全书》成书前传世图书的补选,《四库全书》成书后著述的续选。

最具地方特色的家谱

《中国家谱丛编·上海卷》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815-5

《中国家谱丛编·上海卷续编》

ISBN:978-7-5554-1848-1

(开架图书)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家乘”,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记述本宗族世系及事迹的历史图籍。家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绵延了5000余年,它的功能与作用是与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中国家谱丛编》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立卷,各卷家谱编排均以谱主姓氏为序。每卷册设有本卷总目录,每部家谱前撰有简明提要,包括谱籍、谱名、卷数、纂修者、时代、版本形态、册数、始迁祖、名人等基本内容。《中国家谱丛编·上海卷》为最先推出的一种,全面展现了上海家谱的风貌。

最具中西交流馆藏特色的主题文献

《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1—3辑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711-0166-4等

(开架图书)

中国藏于欧洲的最重要的汉籍文献有两批:一批是敦煌文献,另一批是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而罗马梵蒂冈图书馆所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数量最多、底本最好、品种最全,内容涵盖清初顺康雍乾四朝和罗马接触的历史文献,明末清初传教士介绍西方科学、宗教、文化、历史的著述,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的具体历史文献,中国明清皇帝、官吏同传教士接触的历史文献,中国士大夫对天主教接受、理解的文献,清初传教士在中国民间活动记载的文献等。30%左右为手稿、抄本,70%左右为明清两代的刻本和重刻本,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欧洲汉学史、中国明清史、中国近代史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最潮流图书——100年前的Citywalk

《旅行杂志:一九三七—一九四九》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683-0

(开架图书)

1927年,时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总经理陈光甫先生意识到了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于是创办了以“发扬国光,服务行旅”为主旨的中国旅行社,并且创办了《旅行杂志》。《旅行杂志》初期为季刊,季末出版。从1929年第3卷起改为月刊,月初出版,每年12期为一卷,每月以号标示。从1927年1月至1942年12月,《旅行杂志》共计出版16卷。该刊以提倡旅游、服务旅游为宗旨,刊稿多为介绍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的游记、随笔、诗词、图片等。而铁路建设、沿线风光、火车时刻表、客运常识等也是每期必不可少的内容。1955年,该刊更名为《旅行家》继续出版。它是近现代中国发行时间较长的期刊之一。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