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提示】2025 FORMULA 1 喜力中国大奖赛门票今起火热开售
上海长宁2024-12-18 17:14:33

即将到来的2025年,F1将迎来75周年。而备受瞩目的2025 FORMULA 1 喜力中国大奖赛将于2025年3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震撼开赛。12月18日中午12点,票务销售已正式启动。观众可通过下载官方票务渠道久事体育APP,或登录“久事体育APP”微信小程序及支付宝小程序在线选座购票。海外车迷可访问https://ztmen.jussyun.com/,共享全球顶级赛车盛宴。

新赛季车手阵容看点十足

2024赛季竞争激烈,迈凯伦车队时隔26年后再次获得年度车队冠军,红牛车队的维斯塔潘提前两轮卫冕车手总冠军。中国车手周冠宇也顺利结束了他在索伯车队的三年征战。2025赛季,F1车手阵容迎来“大换血”,汉密尔顿与梅赛德斯12年传奇合作画上句号,下赛季将加入法拉利车队,而离队的塞恩斯则将加盟威廉姆斯。奥康、霍肯伯格分别加入哈斯与索伯车队。同时,安东内利、杜汉、博托莱托、贝尔曼四大新秀车手即将正式登台,为围场注入新鲜血液。中国大奖赛作为新赛季的第二站,将为全球车迷展示一场充满无限可能的速度与激情之战。

图片

赛季首场冲刺赛紧张刺激

2025 FORMULA 1 喜力中国大奖赛将自2024年起连续第二年举办冲刺赛,并成为新赛季首个举办冲刺赛的赛站。冲刺赛凭借更紧凑的赛程和更激烈的竞争,极大地提升了赛事观赏性,并拥有与正赛不相上下的刺激观感,为车迷提供了耳目一新的观赛体验,赛事三天高潮迭起,引擎轰鸣将响彻赛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组合票务产品打造多元观赛体验

为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2025 FORMULA 1 喜力中国大奖赛票价在与去年持平的基础上,依然推出了增值服务产品。备受车迷喜爱的B看台在重建后正式亮相,将以绝佳的视角带给车迷独特的沉浸式体验。而除了能连看三天比赛的三日票及周五、周六、周日单日票外,系列增值票务产品也陆续推出,比如“A下PLUS三日票”既坐拥正对发车格的核心观赛区,又能获取贴心的定制产品,还有机会参加维修区参观等官方活动名额抽奖,是许多忠实车迷的观赛首选;购买“B尊享三日票”的车迷将在欣赏比赛的同时获得专属茶歇服务,尽享上赛场早春的优雅体验;更有T16 CLUB冲刺俱乐部贵宾招待产品将在后续推出,高端臻享值得期待。接下来,赛事方久事体育还将充分融合久事集团旗下文体旅产业优势资源,开发多种“赛事+旅游”产品,增强赛事对文旅消费的促进作用。

图片

首度迎来F1学院女性力量闪亮上赛

除了常规的F1赛事外,2025年还将拥有新惊喜!F1学院(F1 ACADEMY)全女性车手赛事将首次登陆中国,在F1中国大奖赛期间开启2025赛季揭幕战。F1学院通过不断培养新秀和提供竞赛机会,为全球女性赛车手创造重要平台,让更多女性参与到赛车运动中。中国大奖赛加入F1学院的赛事版图,毫无疑问彰显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城市的开放与包容。阳春三月,期待女性力量在上赛场尽情绽放。

图片

赛场内外惊喜不断文化体育全面碰撞

除了精彩纷呈的比赛本身,2025 FORMULA 1 喜力中国大奖赛还将举办一系列优质的车迷互动活动,让广大车迷进一步体会赛车运动的无限魅力;同时,音乐嘉年华将再次来袭!音乐、美食及互动体验轮番登场,营造独特的赛车嘉年华氛围,让车迷能在观赛之余充分体会潮流音乐与赛车文化的多元融合。

图片

图片

图片

日前,久事集团和F1共同宣布F1中国大奖赛已完成新一轮签约,双方将自2026年起续约至2030年。这一决定体现了F1对中国大奖赛办赛品质和中国市场的高度认可,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大奖赛的全球影响力,还将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赛车文化和文体旅产业的深耕发展,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2025年3月21日至23日,诚邀全球车迷共聚上海,共享这项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事!

选稿:李美霖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