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猎罪图鉴2》:猎罪,更猎奇
澎湃新闻2024-12-17 17:16:00

2022年的《猎罪图鉴》堪称一匹黑马,两年后归来的《猎罪图鉴2》延续前作的IP效应,播出成绩亮眼。虽然编剧导演变更,但《猎罪图鉴2》还是保留前作的调性,特点还是那个特点,“缺点”也依然是那个“缺点”。

《猎罪图鉴2》继续讲述天才模拟画像师沈翊(檀健次 饰)与刑警队长杜城(金世佳 饰)联手探案的故事。沈翊在第二季中不仅通过画像还原犯罪嫌疑人外貌,更尝试深入犯罪者的内心世界,探索犯罪动机。

《猎罪图鉴2》海报

《猎罪图鉴》系列是带有强烈刑侦元素的剧集,但它却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刑侦剧。《猎罪图鉴2》的官方定位是“单元艺术探案剧”,这显然是一个生造的词,为了躲避刑侦剧标准下的指摘。

正统的刑侦剧是什么样的?刚刚完结不久的《我是刑警》就打了个样。刑警们通过严谨的调查程序、科学手段和技术支持来侦破案件,强调法律程序、证据链的建立以及对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和审判,剧集的重点是展示现场勘查、人员排查、法医鉴定、笔录审讯等环节,遵循现实中的执法流程。剧中没有所谓的料事如神的“神探”,每一个案件的侦破都依赖于团队的紧密合作、细致入微的推理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可以看出刑警工作的艰辛与挑战。

相比之下,《猎罪图鉴》系列的主人公沈翊是个天才模拟画像师,他是一个另类的“神探”。剧集经由模拟画像师这一特殊职业所带来的独特视角,将艺术与侦查巧妙结合,沈翊利用自己超凡的艺术直觉和心理洞察力去推断和预测犯罪者的内心世界。沈翊的“超凡”程度,已经胜过于任何常规的刑侦技术或物证分析。

沈翊(檀健次 饰)

杜城(金世佳 饰)

比如《猎罪图鉴2》第一个单元偶像练习生离奇被杀,沈翊通过模拟画像技术复原三名死者生前的画像,发现他们面部表情平静,不符合经历恐怖事情后的反应,暗示他们在精神高度松弛状态下死亡。沈翊的观察超越对尸体表面特征的一般性描述,深入到对死亡瞬间的心理状态的揣测。

沈翊进一步指出,死者脸部被刻意涂抹,这不是凶手作案后的随意行为,更可能是出于某种强烈的情感诉求。这种推测依赖于对人性透彻的认识,能够推断出凶手因为个人情感上的冲突或扭曲而采取极端行动。

尔后,沈翊发现幸存的偶像陈勤与他的疯狂粉丝袁招娣之间存在某种情感联系,最终揭示两人共谋杀害其他练习生的事实。沈翊能够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理解常人难以触及的情感层次,揭示出案件中那些隐秘而不易察觉的真相,确实是“天才神探”。

可以说,剧中每个单元刑事案件的侦破,都依赖于沈翊这种“超凡”的探案能力。比如第二个单元盲童采生折割案,沈翊根据盲童画本上的颜色分类,理解盲童的情绪表达方式,进一步了解案件背后的真相;第三个单元自杀山谷突兀海棠树,沈翊通过头骨拼接还原八岁女童的形象,发现坑底布局的奇异之处,察觉出常枫对于妹妹之死的病态执念……

所以,《猎罪图鉴2》猎罪,更猎奇。猎奇的第一个层面,是沈翊作为天才模拟画像师的“奇技”。

悬疑剧中的“神探”虽不少,但沈翊的破案方式对于观众来说还是具备一定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他打破传统刑侦剧的框架,凭借精湛的画技,依据微妙的线索和深邃的心理洞察,如同一位侦探艺术家,一笔一划还原出犯罪嫌疑人的真实面貌。将刑侦逻辑融入艺术创作之中的手法,让案件的侦破过程变成一场场视觉与智慧并重的艺术盛宴,也充分张扬画像破案这一非传统手段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可能。

跟其他刑侦剧场景布置上的写实不同,《猎罪图鉴》系列的美术带有浓厚的艺术氛围与视觉冲击力。从案件的现场重现到人物的心理描绘,都通过精心的色彩搭配、光影运用以及独特的构图,创造出既贴合剧情又超脱现实的视觉奇观。这一直是《猎罪图鉴》系列的一大特色。

跟上一季相比,《猎罪图鉴2》对于沈翊奇技的展现不仅仅是“画皮”,更在于“画骨”,利用绘画艺术和心理学,洞察犯罪者的内心世界,揭示深层次的犯罪动机。例如首个单元案,面对极端粉丝为偶像复仇的行为,沈翊进一步挖掘她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缺失以及被操控的心理机制,真相才得以大白。

然而,不论是“画皮”还是“画骨”,这些能力实际上是沈翊“超凡”特质的不同体现,是对他“奇技”的放大,并非本质性的创新。虽然本季强调对人性深层次的探索,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人性的揭示停留在梗概式的关键词,比如因为Ta缺爱所以犯罪,或者Ta对人性失望所以步入歧途……每个单元的篇幅那么有限,什么都只能匆匆带过,人性的窥探或社会议题的揭示均止步于非常浅显的层次。

《猎罪图鉴2》对沈翊的刻画稍稍有意思的突破,是放大了他的复杂性和内心挣扎,使角色更加立体和真实。比如在处理一些情感驱动型犯罪时,沈翊因为过于沉浸地探究犯罪者的心灵而陷入长时间的痛苦、偏执甚至抑郁之中,凝视深渊太久有被深渊吞噬的危险,这让沈翊有了更重的“破碎感”。

郑云龙饰演的神秘人物方凯毅,试图将沈翊引向深渊

沈翊有了破碎感,也就顺理成章加重他与杜城之间的CP感。《猎罪图鉴》系列能火,双男主是一个重要原因。杜城理性且遵守规则的性格与沈翊形成鲜明对比,当沈翊因过度投入案件而接近失控时,杜城总能在关键时刻将他从深渊拉回正轨。他们是互补的,是相知相惜的,这似乎是很多腐女爱嗑的CP类型。

剧方深知双男主是一大卖点

《猎罪图鉴》系列的猎奇,除了沈翊的“奇技”,另一个层面是每个单元案件的“奇情”。

剧中的单元案件不拘泥于传统的犯罪手法和情节设定,而是选取一系列充满奇情色彩的案件,这些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扭曲的心理状态和深刻的社会议题,犯罪动机或手法要多离奇有多离奇,探案过程反转不断,而每一处转折又都紧密围绕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现实展开。

盲童案涉及事实孤儿这一社会问题

比如第一个单元案,袁招娣利用长颈鹿玩偶这一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现场,瘦小的她身体柔韧性很好,能够藏身于长颈鹿玩偶之中;第三个单元案件,一系列看似自杀的死亡事件背后,实则是常枫因妹妹的死亡而陷入病态,诱导他人跌落悬崖给妹妹“献祭”;第四个单元案奇在阮芳芳的犯罪型人格,她表面看似柔弱无害,实则扭曲邪恶,操纵他人情感,引导他人犯罪……

有着犯罪型人格的阮芳芳,人前小白兔,实则内心扭曲阴毒

《猎罪图鉴2》的发力点不是对犯罪行为的繁复描述或侦破过程的翔实展示,而是讲述一个个要多离奇有多离奇的案件,并通过艺术化的视角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揭示出社会现象背后极致的人性纠缠,给观众带来一种阅读《故事会》或《知音》上那些“情感奇案”的相似体验。

《猎罪图鉴》系列的“缺点”来源于它虽有刑侦元素,但严谨的刑侦推理却严重不足。一方面,它要凸显“奇人”,沈翊仅凭模糊的影像、颜色选择或微表情就能准确推测出关键线索,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强化“神探”人设,但过于“超凡”也常常让观众觉得牵强附会;另一方面,它要凸显“奇情”,实现对案件离奇性的极致追求,难免重情节轻推理,故事引人入胜,但逻辑链条薄弱、推理过程简化。

这些“缺点”并非不可忍受。就像《故事会》和《知音》这类故事一直有它极其庞大的受众群体,《猎罪图鉴2》的猎奇色彩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满足观众内心深处对未知、神秘、诡谲的故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安全的观赏环境中,观众能够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平淡,跟随剧情踏入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获得情绪上的释放和满足。

此外,《猎罪图鉴2》与时俱进将各种热搜话题如偶像塌房、原生家庭、事实孤儿、网红直播等杂糅进案件中,这些贴近现实、紧贴热点的元素极大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共鸣,也有助于社交媒体上的话题传播。

所以,从理论上说,只要《猎罪图鉴》系列的编剧持续有新的脑洞,不断编织出足够离奇的案件,并且沈翊与杜城这个双男主组合也一直有火花,这个系列就有一直拍下去的潜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