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田沁鑫:张艺兴不断给我增强信心,《受到召唤·敦煌》上海首演
上观新闻2024-12-13 19:55:00

敦煌、田沁鑫、张艺兴构成《受到召唤·敦煌》三大IP。12月13日至15日,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编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张艺兴主演的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亮相上海奔驰文化中心。

12月12日晚,《受到召唤·敦煌》彩排再次持续到次日凌晨。田沁鑫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表示,张艺兴身上有非常抗打压、主动勤奋的自觉性,“我们总说体育健儿在拼搏,其实像小张老师这样的演员,我觉得他也是真的在拼搏。”

《受到召唤·敦煌》讲述2035年敦煌数字研究中心实习生张燃跨越百年岁月,遇见1935年正在法国的常书鸿,常书鸿从巴黎出发,奔赴敦煌,成为敦煌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张艺兴一人分饰张燃、常书鸿两个角色。

《受到召唤·敦煌》

“小张老师过去表演以唱跳为主。对台词,他和我都很忐忑。在忐忑的过程中,小张老师的勤奋和刻苦,给了我信心,不断增强信心。”田沁鑫坦言,“《受到召唤·敦煌》北京首演三场后,小张老师用声音塑造角色,台词过关,我非常欣慰。”

《受到召唤·敦煌》主演张艺兴、胡晓龙、甘瑞琦、彭可、金大乘、郝丹姝等将敦煌采风获得的感悟注入表演,用田沁鑫的话形容张艺兴,“他闲不住,很有能量,深深影响剧组年轻演员,大家都很勤奋。”

今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旨在探索敦煌艺术的传承和演变,助力中华文明的传播。

剧名“受到召唤”贯穿创作全程。“受到召唤,受到中华灿烂文明的召唤、敦煌艺术的召唤,受到常书鸿、段文杰先生,樊锦诗院长一代代敦煌人坚守精神的召唤。”田沁鑫回忆,“一切都是受召唤而来,比如与小张老师的合作。小张老师进剧院时,就给我看了两个视频,一个视频是他扮演的项羽,还有一个是他演绎的《飞天》,正好我们想做敦煌题材作品,缘分让我们达成了合作。在北京找演出场地也是如此,《受到召唤·敦煌》确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演,我们才发现,常书鸿先生的后人原来也参与‘ 冰丝带’设计。”

受到召唤·敦煌》

“参与《受到召唤·敦煌》,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召唤。”张艺兴坦然面对挑战,“观众多元化,标准肯定也不一样,不管是听音乐剧还是看演唱会、看话剧,我相信他们都有自己的期待。我最大挑战和难点是让观众满意。”

《受到召唤·敦煌》带给张艺兴从未有过的创作体验,“先有歌词,根据歌词和剧本产生音乐,所有音乐都用于辅佐剧情。这与我自己以前创作的风格与方式不一样,顺序也不一样。《受到召唤·敦煌》音乐由金培达老师保驾护航,我也向金培达老师多多学习。”

创排《受到召唤·敦煌》影响着张艺兴自己的音乐创作,“更有使命感,我得到一种继续的动力。”

9日北京首演结束,13日转战上海继续演,张艺兴自我评估,“台词可能比以往更熟一点,但是我希望把自己归零,回到第一次拿到剧本,第一次扮演张燃、扮演常先生的感受,再一次把情感表达出来。一人分饰两角,非常过瘾。常先生太伟大了。他是英雄,他为了敦煌做的一切,值得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学习。”

“田沁鑫院长用非常不一样的视角切入民族瑰宝守护者故事。”张艺兴希望更多年轻人看到《受到召唤·敦煌》,“然后去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话剧、音乐剧、即时拍摄、3D特效、AI技术、动画真人融合……田沁鑫综合自己在戏剧舞台、文化综艺节目、大型晚会、数字技术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打破传统观演模式,高达35.5米的“北大像”作为重要视觉元素亮相,深刻影响过常书鸿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以群舞与AIGC技术结合的形式呈现。

《受到召唤·敦煌》

《受到召唤·敦煌》实现着田沁鑫打造年轻团队的心愿。田沁鑫挑选常书鸿之妻陈芝秀、张燃女友林姿秀饰演者,“必须和人物有点像,不像不行。” 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的国话年轻人台前“飙”演技。幕后,多媒体设计胡天骥、邹四维、刘笑微等借助AI辅助艺术创作,给观众一次又一次惊喜。“敦煌艺术博大精深,把它做好太难了。”田沁鑫说,“我们现在看到斑驳的景象,只是历史的遗迹。敦煌诞生之初,灿烂、漂亮,我们用数字化的方式让佛像等更饱满,回到初唐它刚刚成型的样子。”

《受到召唤·敦煌》

田沁鑫想通过《受到召唤·敦煌》巡演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敦煌艺术的活态化展现。明年该剧计划调整规模,筹备世界巡演。“中华文明传播,离不开文艺出海。”

《受到召唤·敦煌》由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敦煌研究院、敦煌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总台央视网、央视频、北京大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国话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