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创新,如何“燃”动杨浦?
上海杨浦2024-12-13 16:44:22

新质生产力的来源是科技创新。一直以来,杨浦充分发挥科创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机构以及科技企业的合作,构建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动力。

前不久,2024(第18届)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简称GEW)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开幕。“你每天早上醒来时都应该思考我今天可以做哪些昨天做不了的事情。”开幕式上,全球创业网络(GEN)董事会主席杰夫·霍夫曼(Jeff Hoffman)分享自己对创新的看法时表示,创新者会不断寻找机会和机遇,每天学习新的东西,不停思考如何把最新的技术运用到自己的行业中。

在杨浦创新蝶变的进程中,大批优秀企业在此蓬勃发展。企业的发展推动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让更多市民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美好。人民城市建设,讲究的是民生与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创新与民生的双向奔赴,无疑是杨浦人民城市新实践的应有之义。

以赛引才、以赛聚智,“火花”四溅

精彩纷呈的双创赛事活动总是与高质量的参赛项目“相约而至”,以赛引才、以赛聚智、以赛促产,杨浦不断为城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什么要选择自己生产,有什么好处?”“现在的商业模式几年成本收益能持平?”“你的产品潜在市场是多少?”日前,2024“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复赛资源与环境专场在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旦科技园)举行,来自全市的64家企业参加。

今年已是复旦科技园连续十年承办这项赛事。“多年来,不少优秀项目通过赛事平台落地、成长,有的已经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旦科技园创业服务部经理朱震介绍。赛后,园区持续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优势,为参赛企业提供成果转化、产业对接、政策咨询、投融资等全链条企业科技服务,推动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无独有偶,位于杨浦的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上海云基地),作为2024“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复赛新一代信息技术分赛场,吸引了125家优质企业同台角逐。

记者了解到,上海云基地连续六年作为“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各阶段分赛点,致力于搭建一个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旨在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创业领域——联合非营利组织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技术转化、共建合作网络;联合在大数据和AI服务领域具有创新优势的独角兽企业优刻得、致远互联、亚信安全、天润融通、道客、矩阵起源等,为中小企业提供第三方中立的云资源、算力服务与协同平台。

同时,上海云基地通过探索孵化新机制,积极发挥“云天使人民币基金”引导作用,举办“投资人日”活动,为参赛企业对接“投融资”,支持科创产业良性发展;通过持续举办“场景创新实验室”“专家会诊厅”等特色沙龙活动,连接技术、用户、资本、服务四个生态,对项目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赋能。

上海云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科技生态方面与各资源方形成更紧密合作,持续深化‘基金+基地’的产业联动,健全‘投资+孵化’的生态闭环,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以杨浦数字经济发展为根基,丰富产业生态链;积极营造并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五角场创新创业大赛是上海与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双创大赛之一。2024五角场创新创业大赛于今年8月底开幕。本次大赛立足杨浦、覆盖长三角、辐射海内外,吸引来自欧美、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个项目报名参赛。本届大赛新设“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专业赛道,分组开展大赛训练营,并首次在安徽大学设立长三角专场。

经过预赛、复赛、决赛三轮角逐和行业专家的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4家“创业新锐奖”、4家“创业新锐提名奖”和20家“创业新芽奖”。

通过3个月的系列赛事和大赛训练营,杨浦优质的营商环境给多支参赛队伍留下了深刻印象。大赛闭幕当天,五角场街道与4家参赛企业、4个高校参赛项目签署了项目落地杨浦意向书。

自2016年起,8届五角场创新创业大赛累计报名参赛企业及项目2200余个,线上线下参与超十万人次,共吸纳400余家参赛企业的优质项目落地杨浦。

科技创新与民生“双向奔赴”

无人咖啡店迎来首任“掌柜”

介绍顾客扫码点单,耐心等待智能机器人制作咖啡,小沈、婕婕两个人和AI机器人互相配合,熟练地根据屏幕上的叫号将咖啡顺利配送到指定顾客的手中。这是正常人眼中极为简单的操作,但对小沈、婕婕而言,却是跨过重重障碍、踏入社会的重要一步——在定海路街道智慧坊园区,成为“大咖来了”无人咖啡店的首任“掌柜”。

小沈和婕婕都是“唐宝”(唐氏综合症)。现场,她们把自己当上“掌柜”后的第一杯咖啡递给了父母,这意味着两位“唐宝”将在咖啡店正式开启职业生涯,有机会凭借自身能力发光发热。

从小,婕婕就知道自己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坐公交车,她会问我,妈妈,为什么别人都在看我。”但婕婕的妈妈许女士从不刻意回避别人异样的目光,“我告诉她,你并没有做错什么。别人看你,你也可以看她。”正是在妈妈的鼓励下,婕婕十分乐观,是街道阳光之家的小明星。尽管如此,许女士也常常暗自神伤,“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将来女儿怎么生存终究是个问题。”

小沈今年19岁,还在学校学习西餐烹饪专业。尽管女儿有一定技能基础,但对于她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沈爸爸看得很开,“我们对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她能开心过好每一天。”

根据相关调查,仅30%的“唐宝”可以在工厂从事简单的装配工作,仅15%能够胜任较为复杂的社区工作,这使得“唐宝”很难融入社会。然而,科技创新与民生的“双向奔赴”,让“唐宝”及其家人看到了希望。

“技术的发展不是取代人,应该是更好地服务人”

2023年,上海掌上春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落地杨浦,致力于发展商业AI机器人软硬系统生态的应用技术。公司依托杨浦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快速实现软硬件“从0到1”的研发试制,其打造的“大咖来了”是全国首批、上海首家以无人化模式覆盖多种类饮品自动制作的商业应用。

“我认为,AI技术的发展不是取代人,应该是更好地服务人。”上海掌上春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褀一直有帮助残疾人就业的想法。经与区人社局、区残联、定海路街道对接需求,多方协同助力,残疾人对象确定、就业辅导、店铺选址、证照办理等同步启动、同步审批,企业为满足残疾人操作优化了系统调试、场景设计、人性化培训管理,定海路街道、区投促办和园区则共同为首店顺利落地提供场地等支撑保障……一个月内,“唐宝”们顺利在上海首店当上了“掌柜”。

“随着我们店铺数量上的扩张,会有越来越多‘唐宝’找到工作机会。”周褀承诺,“唐宝”的薪资待遇不会低于正常员工,“我们有兜底措施,他们的待遇甚至要比普通店员更高。”

居然有企业把工作的橄榄枝抛向自己的孩子,两位“唐宝”的父母感慨万千,“知道自己有了工作,两个孩子都很兴奋,对我们家长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也是一个安慰。企业愿意出力,政府愿意扶持,我们必须感恩,这是时代对‘唐宝’们的包容。”

当下,杨浦正在加强区校企合作,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杨浦,服务民生。此前,“紫冬日新智控未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建系55周年首场科技成果转化路演会在杨浦长阳创谷举办。来自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校老师的13个项目进行了路演展示,涵盖数字经济、脑智能与机器智能、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工业智能、智能无人系统等多个前沿领域。清华大学校友创业项目可立克魔、苹芯科技与启迪之星(上海)签约,入驻长阳创谷。

据介绍,由可立克魔研发生产的瘫痪助行机器人,是国内首个应用于医院和康复中心的载人转运服务机器人,利用AI、SLAM、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精准定位,自主导航,自动避障,为康复中心提供智能化的转运工具,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

由苹芯科技发布的首颗能量产的端侧28nm存算一体AI芯片,支持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安防、具身智能、AI大模型、健康数据分析等领域应用。目前公司已完成A+轮融资,累计融资近2亿元。

创新与民生的“双向奔赴”,在杨浦这个“最暖城区”持续发生。

选稿:蒋昕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