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跨越时代续写红楼,《红楼续书·红流三部曲》新书分享会举行
上海黄浦2024-12-11 14:05:08

“续写自然因为遗珠之憾。今人续前人,时代是难以逾越的鸿沟,文字亦是。然天道有变,人心不变,故另辟蹊径,不刻意沿袭古人,据《红楼梦》第一回、第五回原著创作《红流三部曲》。”12月8日上午,《红楼续书·红流三部曲》新书分享会在位于黄浦区的大隐精舍举办。活动旨在激发学生文学创作和研究热情,培养其文学素养,促进高校间的文化交流与创作,让更多读者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接触并了解红楼文化,使经典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红楼续书・红流三部曲》问世以来,备受广大读者之宠爱与追捧,其首印数量已然全部售罄。值此新书分享会举办之际,一版二次重印版本亦正式与读者朋友们欣然相见。此次重印别出心裁地融入了AIGC数字融合技术,让读者得以与“红流AI解梦人”亲密互动,尽情赏听有声剧场,悠然玩转续梦红楼,惬意对话书中主角。这个全新版本,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交融之结晶,必将为读者呈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阅读奇妙体验。

《红楼续书・红流三部曲》系作者杨勤对《红楼梦》残本之续写华章。《红楼梦》残本仅存八十回,令众多红学爱好者深感意犹未尽。

值得一提的是,其续写视角并非起始于宝黛之恋,而是自那留下诸多不解之谜的秦可卿、元春处着墨开篇,借金陵二钗之视角,细腻描绘宫廷之中波谲云诡之风云变幻,深入刻画元春于深宫内苑的悠悠岁月,亦生动展现贾府困于财政窘迫、失于秩序井然,终至曲终人散的落寞结局。

作者依循第一回及第五回太虚幻境判词与红楼梦曲所预示的人物命运轨迹,对红楼人物里的元春、秦可卿、妙玉、薛宝琴、探春以及红楼奇男子柳湘莲之故事予以巧妙延伸,再度精心创作,遂成《红楼续书・红流三部曲》,包括《榴花纪》《桃叶渡》《凌波行》三册。“《《红楼梦》是经典巨著,所余八十回残本从文学理论上说,是一个“召唤结构”,其内涵之恢弘如同大江大河。故而愿将己之所书文字视作涓涓细流、潺潺小溪,遂命名为《红楼续书・红流三部曲》。”当记者问询书名由来之际,作者如是娓娓道来。

本书语言流畅,文字颇具古典白话之韵味;故事跌宕起伏恰似奇峰迭起,却又严守逻辑脉络,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虽为当代新作,然故事所处时代背景力求逼真,历史渊源多经翔实考证,读来令人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红流三部曲》作为小说体裁,着墨于人物刻画,描绘人于时代环境浪潮中的蜕变历程。而人之本真则始终恒定不变。变与不变,恰为创作之核心主题。作者笃信,文学不应自我设限。读者释放自身读书感悟,以小说之形式予以再创造,此乃阅读之乐事,亦如涓涓溪流,终将汇入江河,奔腾入海。亦期冀借由自身《红流三部曲》,向读者传递这般信念:人不应抗拒改变。人,始终握有抉择之权柄,切不可沦为环境之附庸。步出大观园,告别贾府之庇护,未必便陷入穷途末路。人,终将在磨砺中成长蜕变。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