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久事体育发布2025年度赛历,推动“赛事+”经济持续发展
澎湃新闻2024-12-10 21:34:00

4天前,F1中国大奖赛刚刚宣布续约至2030年,久事体育随即又徐徐展开了2025年在赛事领域继续深耕发展的雄心。

12月10日,久事体育举办2025年度商务推介会,正式对外发布了2025年赛历。这家国内顶级的赛事公司将以1月1日的蒸蒸日上迎新跑开启全新一年;备受关注的2025F1喜力中国大奖赛将于3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及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5月热力登场;7月迎来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金秋十月则又将迎回上海劳力士大师赛。

同时,久事体育全年还将继续举办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中国壁球公开赛等多项重磅赛事。推介会上,SRO汽车运动集团、隆基绿能、尤尼克斯等多个品牌与久事体育旗下久事赛事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这也标志着这家大型体育赛事公司,将在全新的一年里继续以赛事搭台,推动“赛事+”经济高速发展。

顶级赛事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2024年是上海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战略关键年。这即将过去的一年里,F1中国大奖赛、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等世界顶级赛事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持续吸引全球顶尖运动员为观众奉献最高品质的赛事。

这样的世界顶级赛事矩阵多年来吸引大量境内外观众来上海现场观赛,同样也赢得了国内外优质品牌联手赛事,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通过顶级赛事这样的窗口效应,达到商业合作上的双赢。

在这一过程中,久事体育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久事体育始终致力于通过国际体育赛事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高质量的商业展示和交流机会,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一方面,国际赛事平台成为中国本土企业走向国际的重要桥梁。如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尊耀赞助商隆基绿能就通过赛事合作不断提升其海内外影响力,在世界范围输出优质的中国方案;另一方面,也不乏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将赛事作为扎根中国市场的重要窗口。这次再度签订合作意向书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指定赞助商尤尼克斯方面,就认为这种“双向互动”不但展现了品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在进一步助力上海在全球城市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当然,久事体育精准高效的运营,提升了这些顶级赛事的商业价值,同时也为企业提供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品牌价值实现路径。在本次推介会上签约的SRO汽车运动集团,就会将旗下的GT世界挑战赛在明年首次作为F1中国大奖赛的辅助赛事亮相。这项全球规模最大的GT系列赛将为赛车厂商和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顶级竞技与展示的平台。

推动消费升级,释放赛事经济潜力

当下,高水平体育赛事日渐成为城市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其“场景+消费”模式的溢出效应尤为显著。

以2024年F1中国大奖赛为例,赛事共吸引了超过20万名观众到场观赛,赛事前后上海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63%,带动赛事周边嘉定区内重点商贸企业客流较平日翻倍增长,餐饮、零售等消费热度显著提升,直接表明了赛事的国际吸引力、推动文旅消费的能力和激发市场消费的潜力。

久事体育旗下赛事也通过吸引大规模观赛人群和多样化消费需求,打造优质赛事场景,将体育消费与城市消费紧密结合,持续推动“赛事+”经济的蓬勃发展。

“通过商体文旅展的协同来促进消费,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大型的顶尖国际体育赛事就是最好的平台。”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亦斌表示,今年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全程超22万人次观众现场观赛,其中近七成观众来自上海以外地区,票房收入创下新纪录。赛事期间官方纪念品的销售火爆,日均销售额达到100万左右,总销售额达到历年之最‌。赛事推出“票务+文旅”模式,如“赛事门票+浦江游览船票”组合产品等,并与上博古埃及展等热门展览合作,实现了文体旅联动消费增长,同时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参与上海的城市文化体验。

联动文体商旅展,凸显城市软实力

赛事平台一向是城市对外交流方面亮眼的全球名片。

这一年里,久事体育利用赛事契机,注重跨领域资源整合,通过文体商旅展的深度联动,凸显了上海这座城市的软实力。

“上海劳力士大师赛超级挚友”费德勒漫步上海街头、斯诺克名将奥沙利文与市民幽默互动、网球明星参观敦煌艺术大展——知名运动员深入感受上海城市脉搏,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上海的独特魅力。

今年F1中国大奖赛期间,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嘉定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赛前开幕式通过覆盖全球150个国家的转播信号,展现巨幅“Shanghai, Let’s meet!”口号,让世界目光聚焦上海。

在本次商务推介会上,久事体育方面的负责人透露,即将到来的2025年,久事体育将进一步打造优化旗下的赛事矩阵,深化赛事与消费场景的结合,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通过携手众多合作伙伴,为全球观众呈现更多精彩赛事的同时,讲好“上海故事”,助力上海成为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城市。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