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小小铃铛竟是静安非遗瑰宝?且听铃铛吟……
上海静安2024-12-09 16:35:44

编者按:茫茫人海,关注铃铛者屈指可数吧?叶坚华从偶然买铃铛作为旅游纪念品,到收藏铃铛,研究、传播交流中外铃铛文化,积30余年之功,成为“中国铃铛收藏、研究、传播第一人”。

铃铛文化被列为第四批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名录,叶坚华也是这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研究者。铃铛虽小,气象万千。

文丨潘真

且听铃铛吟

▲潘真摄

以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响器体内垂一小舌摇动发声,为“铃”;撞击金属等器物的声音,为“铛”。人们把“铃”及其发出的声音“铛”连在一起,称为“铃铛”。

茫茫人海,关注铃铛者屈指可数吧?叶坚华从偶然买铃铛作为旅游纪念品,到收藏铃铛,研究、传播交流中外铃铛文化,积30余年之功,成为“中国铃铛收藏、研究、传播第一人”。

▲叶坚华

叶坚华收藏的第一个铃铛,是30多年前第一次去美国,参观费城独立战争纪念馆,买下的美国独立钟仿制纪念铃铛。从此,他决定搜集铃铛作为旅游纪念品,每到一处必寻寻觅觅。收了二三十个铃铛后,他与父亲谈起,没想到父亲也藏有几十个铃铛,而他的祖父早就玩过地方戏曲铃铛了。是命中注定,这一家人必然收藏铃铛么?在加拿大的女儿从易趣网上帮他买铃铛,儿子开发3D打印和文创铃铛,代代传承,助他斩获收藏铃铛数量和品种“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称号。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把中外铃铛的收藏机会送到了家门口。在前三届进博会上,叶坚华都满载而归。

▲潘真摄

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他兴冲冲跑去会场,没看到有卖铃铛的,转来转去到了白俄罗斯馆,发现墙上挂着个铃铛,问馆内服务人员能否卖给他。对方说那是布展用的,不卖。他不甘心,说收藏了这个铃铛可以帮你们做宣传。转机来了——对方忽然说我们领导也喜欢收藏的,便叫来领导与他交流。那位收藏的,也很小众——熨斗,说很喜欢中国唐宋年间的铜熨斗,并当即把墙上的白俄罗斯铃铛送给了中国收藏家。小小铃铛,见证了进博会上的国际友情。两人还互留信息,以便今后交流。白俄罗斯收藏家表示,美丽的明斯克欢迎中国游客去观光。

2019年,他又去进博会。商品售卖区有铃铛,可惜样式都很普通。进博会从第二届开始有了非遗名特展区,他看陕西凤翔泥塑艺人做的小动物栩栩如生,上前问会不会做铃铛,作为三代传人的泥塑艺人爽快接下订单,他付好定金,逛了半小时后回到那个摊位,如愿拿到了用黄土高坡泥做的两面老虎头铃铛。《华商报》记者捕捉到这条独家新闻:上海铃铛收藏家在进博会定制泥塑铃铛。

2020年,他三到进博会。在东欧展区,看中一套捷克水晶茶具中的波西米亚风格铃铛,爱不释手,一问价格昂贵。买,还是不买?在展馆内逛了两三个小时后,他又回到那个展柜,毅然以高价买下。他的藏品中,还有一个捷克名牌水晶铃铛,那是在布拉格觅到的,严严实实包装好,乘飞机不舍得托运,藏在双肩背包里,捂在胸口十几个小时,完好无损地带回家。

大约在2000年,叶坚华开始关注国内市场,去城隍庙、云州古玩城,寻中国铃铛。那年初,花了万把元买来明末清初景泰蓝钟,他研究得知,景泰蓝工艺元代从西域传入中原,明代达到高峰,清代掐丝珐琅工艺流到民间,然后再出口……“我在寻觅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享受到求知的快乐!”后来,他又发现内壁刻有CHINA字样的景泰蓝小铃铛,是100多年前清朝出口的,于是悉心搜来了近百个。

“百淘千觅五洲寻”,却发现世界铃铛的发源地在中国。《诗·周颂》里就有“龙旂阳阳,和铃央央”句。中国古代铃铛以铜制为主,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山西襄汾古墓里发现的一件铜铃。商周时期,出现了各种铜制铃铛。《汉典》如是记载:“铃,半裂以出声,锢铜珠於内以鸣之。形声,从金,从令,令亦声。”“令”即命令、指示,“铃”即用金属响器发出声音信号,指示人们立刻按预定程序行动。在古代,铃铛通常用作祭祀、音乐、法器、劳动工具以及日常饰品等,现代的铃铛则添了纪念等功能。中国铃铛,几乎串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叶坚华把自己的收藏划分为铜制系列、击打系列、葫芦系列、冠帽系列、宗教系列、景泰蓝系列、长柄铜系列、乐器系列等30多个系列。“我从小喜欢历史文化,收藏了铃铛,逐步研究,遇特别贵重的藏品就找书籍、找行家,现在有了网络更方便了。”铃铛声声,诉说着各自的往事:“驼铃”里有古代沙漠商队丝绸之路的艰辛跋涉;“虎撑”是孙思邈医虎的动人传说;明皇纪念杨妃的《雨霖铃曲》,灵感源自蜀山道上的“马铃”声;古诗里的护花“金铃”则是一种风铃……藏品中最大、最重的,是距今200多年的乾隆乙卯年制大铁钟,上面除了“大清国江南徽州府婺源县”等字样,还刻有工匠大名,因为那时候铁器铜器等大物件不得私制,这一件为官方派的活。

▲铃铛藏品

上世纪90年代,他在哈尔滨地摊市场,买到一对上课铃,铃上的“满洲新京女子学校纪念”字样引起他的好奇。查了资料才知:1931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长春被改名为新京,建起很多学校,为侵占华北作准备。看似普通的上课铃,却是日本侵华的铁证啊!

而那个二战纪念铃铛,是英国人熔化了击落的德国轰炸机残骸所制,上有盟军“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的头像。

在一次全国收藏展销活动中,他觅得一只样貌古老的铜钟,包浆很厚,上面所刻谜一样的文字是藏文、蒙文、满文?他上网求教,几经周折,有位央广小语种部门退休的老先生告知,是古泰米尔文,古老程度如中国的大篆小篆……

铃铛虽小,气象万千。

▲潘真摄

与绝大多数收藏家不同的是,叶坚华把收藏做成了档案,做成了学问。挖掘铃铛历史和传奇故事的专著《美姿雅韵赏铃铛》,以及轮换展陈4000余件藏品的上海寰宇铃铛博物馆,把这门学问摆在了观众眼前。他还热衷于相关的公益活动,用文创吸引年轻人,延续铃铛文化的生命力。

惠风和畅,且听铃铛吟……

作者介绍

潘真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高级记者,获2009年上海长江新闻奖。出版有《文化人生》《心动苏州河》《蓝色评论》《金石铁笔仁者寿·高式熊》《上海记忆》《李载平传中国DNA研究的拓荒者》等专著。

铃铛藏品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隔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