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周:大师出动,孩子们现场“追星”
上观新闻2024-12-07 19:16:00

12月初的厦门依旧温暖,花树掩映、乐音缭绕。就在这艺术之城、音乐之岛,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周迎来了第四年。

过去三年,“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歌剧Gala”“庭院雅集音乐会”等曾在这里举行,让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周渐渐成了厦门的一张音乐名片。今年,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带着上音“明星教授”来到厦门,12月6日至12日间,4场音乐会、3场艺术沙龙、8场音乐大师班专家课陆续举行。

本届鼓浪屿音乐周把更多重心放在了音乐教育上。上音管弦系圆号教授韩小明、声乐歌剧系教授王凯蔚、合唱指挥副教授王海灵等都带来了大师班和专家课。廖昌永说:“今年,我们希望精准对接厦门当地音乐学子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回归教学实践的初心,也希望在更多孩子们的心中播撒音乐的种子,有一天,我们将看到一棵棵参天大树。”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

明星教授,组团而至

12月7日上午9点,厦门市音乐学校北门音乐厅就传来阵阵乐声。韩小明铜管大师班正在进行,蓝色衬衫、一头银发的韩小明穿梭在一群铜管学生之间:“腰挺直,你这样在交响乐团会被音乐总监炒鱿鱼”“交响乐是集体的交响,首先要学会聆听,不要自己吹自己的”“大家的心要融在一起”……

出身音乐世家的韩小明,22岁就成为德国广播爱乐乐团圆号首席,在海外耕耘多年后,今年回到上海音乐学院任教。时隔20多年再来厦门,韩小明很惊喜:“没想到这里有规模这么大的一个音乐学校,有这么专业的音乐厅。听说每年为上音输送了许多人才,我是主动申请来的,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好苗子。”

韩小明铜管大师班

“你几岁了?”韩小明问坐在最边上个子最瘦小的女生林睿可。对方答:“13岁。”年纪虽小,但林睿可已经学圆号9年了。“这件乐器比较冷门,所以觉得很酷,学圆号的女孩子也比较少,但只要热爱,女孩子也能吹得很好。”

韩小明的大师班成了“大型追星现场”。一下课,孩子们都围着韩小明,排队与他合影,请他在乐谱上签名。林睿可说:“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他那样的圆号演奏大师。”

这次来厦门,王海灵带来了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混声合唱团,在12月6日晚第四届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周的开幕音乐会上,他们带来了中外合唱作品,还和厦门市音乐学校中学合唱团的孩子们一起压轴演唱《我心歌唱》。

王海灵合唱指挥专家课

12月7日,王海灵的合唱指挥专家课排满了一整天。厦门市音乐学校合唱团小学部的孩子们,唱起新加坡作曲家林建雄的童声合唱作品《A Puppet’s Dream》。这首作品难度很高,分7个声部。

“合唱是一种很好的美育形式,每个人的人声就是一件乐器。对于童声合唱团来说,在提升演唱技巧的同时,不能磨灭孩子们的天性。现在有很多童声合唱团,别要求他们千篇一律,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风格和个性,百花齐放。”王海灵说。

千里“音”缘,双向奔赴

去年,廖昌永曾在鼓浪屿“最美转角”开了一场“庭院雅集音乐会”。在他看来,鼓浪屿是一个既可爱又极具文化底蕴的地方。“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汇聚之处,鼓浪屿是一个开放的口岸,从这个角度来看,鼓浪屿其实和上海挺像的。”

厦门音乐人才辈出,上海音乐学院许多优秀音乐人才都来自这里,包括声乐教育家周淑安、中国咽音研究创始人林俊卿等。1990年,上音老院长贺绿汀参与了厦门市音乐学校的建立,生前还是该校名誉校长。

第四届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周开幕音乐会

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周始于2021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厦门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厦门市音乐学校、上海音乐学院鼓浪屿音乐研究中心、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高等研究院共同承办。

今年来厦门开设大师班和专家课的还有上音声乐歌剧系教授、男中音歌唱家王凯蔚,上音音乐戏剧系青年教师、音乐剧演绎夏振凯,“叠艺”钢琴二重奏的董海珠、李世卫,朱宛晨、张润崯、耿文彬、鲁蕾等还将带来室内乐、钢琴、管弦乐、歌剧专家课。

夏振凯等演唱音乐剧《Rent》选段

“学音乐,基本功很重要,开拓视野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学生只有一个老师是不够的,我一直鼓励学生们去大师班、音乐节,这样就可以听到不同的音色、了解不同的风格,博采众长,最终找到自己的路。”韩小明说。

音乐周期间,上音还将接连三晚献演“巴赫之声”双钢琴音乐会、“好山好水好地方”双钢琴音乐会、“上音经典歌剧选粹之夜”。廖昌永说:“每一年,我们都带着服务社会和美育教育的使命来到厦门,而每一年,厦门也为上海音乐学院输送着音乐人才,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