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从田间到舌尖,“红色黄金”藏红花原来是这样制作的!
上海奉贤2024-12-06 19:19:37

“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本草纲目》

“柱头清肝热,培元滋身;治一切肝病。”——《藏本草》

“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欣喜。”——《饮膳正要》

这么多中医典籍中记载的神秘药材

连医圣李时珍都对其赞许有加

究竟是何方神圣?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藏红花,又名西红花,一种珍贵的中药药材,可以滋补养生,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和美容养颜的功效。据考证,唐朝、元朝时期,藏红花即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宫廷。新中国成立后,1965年曾做过引种尝试,1979年上海正式规模化引种成功。

正值采摘藏红花的黄金时期,南桥镇沈陆村几位村民在大棚内,进行藏红花的采摘加工。

正在采摘花丝的村民金阿姨说:“我们来这里帮忙加工藏红花,空闲时候增加收入,还包中饭,蛮好的,大家积极性都挺高的。”

采摘下花丝后平铺于烘干机平台上进行烘干,加工好的藏红花进行包装后,便可对外出售。

藏红花礼盒

此外,培育藏红花的肥沃土地上,同样也种植出了优质的“藏红花大米”。当5月份藏红花种球从田地迁至大棚,便播种下奉贤自主产权品牌“美谷2号”水稻,新米上市,也同样欢迎市民朋友们前来选购!订购电话:18616644823 徐先生

一朵花只产3根花丝,大约300根花丝烘干后才收成1克,所以藏红花被称为“红色黄金”。实至农业董事长张洲介绍:“沈陆村藏红花种植采用室外土地加室内大棚结合的养殖方式,室外整土、耕种,用于繁殖种球,种球发芽后,迁至室内大棚培育采花。室外土地大约100亩,藏红花大棚种植区占地约8亩,每年产生的收益大约可达400万元。此外,还欢迎市民们来我们的西红花文博馆看看,沉浸式体验藏红花的魅力。”

沈陆村西红花文博馆占地50㎡,共分为两个展厅,展厅一主要展示藏红花的由来和功效,展厅二用于科普藏红花生长周期和特点。文博馆每周一至周五10:00~15:00对外开放,感兴趣的市民可以提前预约哦!联系人:徐先生 18616644823。

地址:奉贤区南桥镇沈陆村延安中心路606号

最后小编还为大家准备了

藏红花服用小贴士

还不知道怎么喝的小伙伴

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藏红花怎么喝效果最好?

推荐直接泡水喝

坚持服用效果更佳

服用方法:一次用藏红花3至6根,开水冲泡,待水温合适后饮用,可多次续水,一般续水5次左右后,连藏红花花丝一起吃下,一天不宜超过10根。

服用禁忌:月经期、孕期、儿童、手术后禁用,不可过量使用。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