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曲韵话初心——《陈云的故事》专题曲艺创作汇演在大世界顺利举办
东方网·纵相新闻2024-12-05 18:43:3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陈云诞辰120周年之际用好用活曲艺文化资源,12月5日,由陈云纪念馆、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东方网主办,上海大世界、东方数字苑协办的“曲韵话初心”——《陈云的故事》专题曲艺创作汇演在上海大世界举办,并通过全市200多个东方数字苑进行同步沉浸式直播。陈云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黎洪伟,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东方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翔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吴新伯出席本次活动。

黎洪伟馆长在致辞中表示,陈云一生热爱评弹艺术,关心曲艺事业,他提出的“出人出书走正路”七字方针指明了评弹艺术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于曲艺事业整体发展也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建馆以来,纪念馆聚焦优质曲艺文化资源,不断拓展活化传承新模式,今天的汇演既有新一轮创排成果的集中亮相和展示,也有“曲艺党课”品牌推广过程中的经典之作。明年就是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在艺术家们的倾情创作及演绎下,定能推出更多富有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的精品佳作,不断丰富伟人精神传承和弘扬的形式路径,让陈云纪念馆曲艺党课这张闪亮品牌不断出新出彩,释放新活力。

李翔董事长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东方网不断探索和创新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弘扬伟人精神、焕活宣教形式、焕新传播场景。东方网希望以本次汇演为契机,在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与陈云纪念馆在共享共育文化资源、讲好讲实伟人故事方面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共同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作出新的贡献。

汇演现场,演员以故事、快板书、短篇弹词、评弹与说唱、独脚戏、评话、评弹等艺术表现手段,通过七个节目呈现陈云同志一生的动人故事,表达陈云同志信仰坚定、爱国奉献、清廉自律的赤诚情怀、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工作作风。

故事《书香》将观众带回陈云的童年时光,观众仿若与陈云一起接受校长杜衡伯的考核,最终,陈云成功进入颜安小学读书,观众也得以探寻伟人早年的成长足迹。

快板书《雨夜出枫泾》则讲述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云同志按照上级指示要求回老家领导农民暴动,但在赶往上海途中却被国民党侦缉队发现并跟踪的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短篇弹词《窑洞夜话》讲述了陈云同志和于若木同志在新婚之夜给“偷听”首长夫妇悄悄话的两位小战士上党课的一段佳话。

评弹与说唱《两辆红旗车》以陈云同志不准家属搭乘国家配给的红旗牌公务车,夫人于若木同志多年如一日使用红旗牌自行车的感人故事,反映了陈云同志公私分明、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

独脚戏《说一》呈现陈云同志各种各样的“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反映他立党为公、一心为民、不忘初心、严于律己、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伟大革命精神。

评话《回家》以陈云纪念馆从杭州云栖移栽一棵陈云当年栽种的香樟树回家的故事为线索,把陈云为国家昌盛、为家乡繁荣呕心沥血的故事穿插其中,深切表达了家乡人民对陈云同志的深切缅怀。

评弹《云老三唱》一曲开篇,唱尽了陈云同志从青浦练塘到商务印书馆的学徒再到共和国的大掌柜的丰富一生。

陈云纪念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震凤,陈云纪念馆党委委员、副馆长范伟成,上海市文联机关党委副书记、事业处处长邹胜利,上海市文联社会服务处处长章燕,上海市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范亚敏,上海市文联艺术创作和促进中心副主任姜皓,陈云纪念馆原党委委员、副馆长,高级顾问上官消波,东方网总裁助理孙鹏祥,曲艺作品创作人员以及群众代表等8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由上海十大笑星、国家一级演员计一彪,陈云纪念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陈雨珊共同主持。全市各街镇数字苑沉浸式直播。

作者:刘昊
选稿:朱晓颖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