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中国正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别开生面
央视网2024-12-04 17:18:14

|

央视网消息:初冬时节,在江苏淮安洪泽区的洪泽湖,迎来了上万只迁徙的赤麻鸭、斑嘴鸭来此栖息。

成群结队的候鸟时而展翅翱翔于空中、时而戏水于浅滩之上,为冬日的洪泽湖带来了勃勃生机,候鸟群集的景象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鸟赏景。

近年来,随着洪泽湖生态修复工作的持续推进,当地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鸟类种群数量上升到200多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四川九寨沟保护区首次发现荒漠猫

12月2日,记者从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工作人员在回收整理红外相机照片时,首次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荒漠猫的身影。

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拍摄到荒漠猫的点位共布设红外相机三台,分别在凌晨和清晨捕捉到两次共6张照片。在照片中,如果不是荒漠猫典型的耳尖簇毛和尾部环纹,乍一看,可能一般人还以为是一只“超重”的狸花猫。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站站长雷开明称:“荒漠猫生活的海拔比较高,基本上接近4000米,而且习性善独居,所以调查到它很不容易,它的学术研究意义重大。”

青海德令哈:猞猁在雪山草地中巡山捕猎

近日,在青海省德令哈市尕海镇陶哈村,记者用镜头捕捉到猞猁在白雪皑皑的雪山草地中巡山捕猎的珍贵画面。

画面中猞猁身姿矫健、眼神犀利而警觉,它的身影在洁白的雪地上显得格外醒目。这只猞猁时而驻足凝望,时而步伐轻盈地前行觅食,发现周边没有危险后,在山腰上趴下休息。猞猁是一种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猫科动物,善于捕杀狼幼崽。它们体型粗壮、四肢矫健,最大的特点是耳朵尖上有两簇毛发,像是两根天线一样。猞猁是高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南:树鼩热带雨林中开启吃播模式

近日,总台记者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拍摄到一只善于攀爬跳跃还很狡猾的小动物树鼩,它们会趁鸟妈妈不在的时候,摸进鸟窝吃鸟蛋和幼鸟。树鼩长什么样呢?一起去看一下。

画面中,这只正趴在枯树枝上觅食、长得像老鼠的小动物就是树鼩,看它咀嚼食物的样子十分可爱。树鼩虽然与老鼠长得很像,但它们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树鼩是树鼩科树鼩属动物,它比老鼠更加善于攀爬和跳跃,尤其是在林地环境中。树鼩是动物中的语言大师,可以发出八种不同的声音来传递信息,一旦有潜在的威胁就会四散奔逃。树鼩属于典型的杂食性动物,既会吃各种谷物、果实以及植物的茎叶等,同时也会捕食一些昆虫、幼鸟等。树鼩海南亚种在我国大陆分布于海南等地,其亲缘关系与灵长类最接近,常被用于医学研究,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吉林:长白山保护区30年来首次出现东北虎踪迹

连日来,吉林长白山保护区频现野生东北虎踪迹,这标志着野生东北虎的栖息地进一步扩大,已经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向西南扩展了200多公里。

11月26日,长白山保护区王池保护管理站在西坡锦江大峡谷巡护路线发现疑似东北虎足迹。这是继30年后,长白山保护区首次发现。随后,保护区管理中心迅速布设9部监测相机。

12月3日,巡护人员在距首次发现地约300米处再次发现东北虎。当地迅速制定预防人虎冲突预案,向公众发布预警,并第一时间在发现地设立警示牌,提醒公众注意此地有虎出没。多年来,吉林省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采取封山禁猎,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建立保护区,加大宣传等有效措施。长白山森林内动植物种类不断丰富,梅花鹿、狍子等有蹄类动物逐年增多,当地人们也积极保护和爱护野生动物。接下来,长白山管委会将密切监控东北虎影踪,提升群众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