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澳大利亚未成年人禁令,会怎么影响社交媒体?
新华国际头条微信公号2024-11-30 13:59:00

澳大利亚联邦议会11月28日通过《2024网络安全(社交媒体最低年龄)修正案》,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多数社交媒体平台,新法定于12个月后生效。该法在草拟阶段就引发热议,迅速完成立法后在澳大利亚国内外都广受关注。外界关注的问题包括:禁令将如何监督实施?新法对网络社交媒体生态将产生何种影响?

9月22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展览公园,一名女子在兰花展上拍照。新华社发(储晨摄)

澳大利亚联邦众议院27日以102票赞成、13票反对表决结果通过该法案,参议院28日以34比19的票数通过法案,众议院29日确认反对党在参议院提出的修订意见,至此完成立法。

新法案要求照片墙、脸书、X等大型社交媒体平台采取合理措施阻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登录,如未尽职将面临最多近5000万澳元(约合2.35亿元人民币)罚款,但违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不会受到惩罚。同时,社交媒体企业不能强迫用户提供身份证件作为评估年龄的依据。

2021年8月16日,行人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对岸散步。新华社记者白雪飞摄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29日说,新法通过后,“社交媒体平台如今必须把保障未成年人安全的社会责任当成优先任务”。

阿尔巴尼斯先前发表文章说,社交媒体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危害,包括滋生霸凌行为、精神焦虑,还可能成为网络罪犯工具。“由于年轻人热衷于此,所以面临的风险也最高。”

澳大利亚政府为通过该法做了不少舆论动员工作。今年以来,议会就新法内容征询家长意见,尤其是那些因为社交媒体霸凌行为而自残的未成年人的家长。澳大利亚国内媒体普遍支持出台禁令,发起“让孩子就做孩子”舆论运动。

如何防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受到社交媒体影响,近年来成为全球性社会话题,越来越多国家政府计划或已着手立法对社交媒体用户年龄作出限制。此前,法、美等国出台过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全国性或地方性法律,但只是要求必须经过家长同意才可以使用。澳大利亚新法要求“绝对禁止”,是国家层面迄今最为激进的立法措施。

1月13日,孩子们在澳网周边商店里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在澳大利亚,新法也遭受一些质疑。批评者认为它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权,因为用户必须提交年龄证明,侵犯未成年人权益。同时,一些学者和青少年权益团体认为,这会让最弱势的青少年群体失去发声渠道,削弱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机会。

根据最新民调,澳大利亚77%的人赞成该法。支持者主力是家长。一些人援引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维韦克·穆尔蒂2023年发表的论点称,社交媒体正加剧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危机,其影响之严重,到了需要让社交媒体标注“健康危害风险警告”的地步。

“设定年龄限制,把控制权交还给家长,我想这是第一步。”澳大利亚反霸凌倡议人士阿里·哈尔基奇说。他的儿子在社交媒体上遭受“网暴”后,2009年自杀身亡,年仅17岁。

按照路透社说法,新法可能会影响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关系,因为澳大利亚人常用社交媒体大多由美国技术企业掌控。比如,社交平台X由美国技术大亨埃隆·马斯克拥有,而马斯克是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身边“红人”,已受命组建“政府效率部”,不久前还发帖批评澳方新法案。

这是2023年3月13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灯光秀活动中拍摄的几名儿童。新华社发(储晨摄)

脸书、照片墙的母公司“元”的发言人说,公司尊重澳大利亚法律,但忧虑“法案匆忙通过,未充分考虑行业为保障用户体验适应不同年龄群体所作努力,也没有考虑年轻人呼声”。

这名发言人说,接下来各方需要对新法实施细则充分协商,确保出台“技术上可行”方案,不给家长和未成年人平添负担,并且承诺新法规平等适用于未成年人使用的所有社交媒体软件。

澳大利亚与美国社交媒体企业间的罅隙不止于此。澳大利亚是首个强制社交媒体平台向本国新闻媒体支付内容“共享”费用的国家,还打算立法要求社交媒体承担打击网络诈骗的责任,否则施以高额罚款。

2023年12月9日,人们在澳大利亚悉尼的邦迪海滩休闲消暑。新华社发(胡泾辰摄)

照片分享应用“色拉布”(Snapchat,曾译“阅后即焚”)方面说,公司会遵守澳大利亚法规,但关于禁令“在实践中如何施行”仍有许多疑问待解,将在未来一年的过渡期中与澳方相关部门密切协商。

新法适用范围是“有年龄限制的社交媒体平台”,不包括以网络游戏、通信、教育、健康支持等为主要用途的网站和应用,比如谷歌公司旗下“优兔”网站,该平台在澳大利亚校园应用广泛。其他受影响的企业普遍要求推后新法生效日期,应等到各平台完成年龄验证程序测试后再实施。

阿尔巴尼斯则认为,不等年龄验证程序测试完成就通过法案是对的。“我们的目的是非常清楚地传递一种信号……我们不会说实施过程一定完美,就像18岁以下禁酒令不一定意味着这一群体绝对接触不到酒,但我们知道该禁。”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