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探索运动康复的前沿趋势 2024上海运动康复与科学训练研讨会顺利举行
上海体育2024-11-30 13:53:30

11月29日,2024上海运动康复与科学训练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全球视野下的运动康复最新进展与趋势”为主题,共设开幕式、3场主旨演讲和3个平行专题演讲,研讨会为期1天。

图片

上海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陆檩,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吴宏,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周瑾等出席

130多名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康复领域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体育爱好者汇聚一堂,探讨运动康复领域实践案例,分享前沿知识动态。本次研讨会以上海马拉松、上海国际赛事文化及体育用品博览会的举办为契机,通过搭建运动康复与科学训练的交流平台,旨在汇聚国际国内运动康复领域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及相关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讨运动康复领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推动运动康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促进运动康复产业创新发展。

运动康复的新见解、新路径、新方向

研讨会邀请了原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厉彦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华英汇做主旨演讲,3位专家从各自领域出发,分享了关于“运动康复”的新见解、新路径、新方向。

陈佩杰做了题为《新质生产力推动下我国体育学科发展演进的思考:形态、价值和路径》的主旨演讲。从运动康复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国内高校体育学与康复学的融合创新,为探索推动康复产业发展的又拓展了一条新的路径。

厉彦虎做了题为《运动康复与竞技体育》的主旨演讲,从运动康复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国内外竞技运动与康复发展情况、运动康复与竞技体育前沿应用以及对竞技运动与康复的展望、体卫融合下的科学训练等多个方面,对运动康复和竞技体育做了深入的剖析,也为未来运动康复的前沿应用和发展方向给出了独到的见解。

华英汇以《运动损伤的脑功能机制》为主题,从神经可塑性机制角度,分析了中枢调控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为运动康复领域研究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跨领域的运动康复交流

下午的3个平行分会场专题研讨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苏州市里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体育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反兴奋剂中心)等多家单位的18位康复领域专家,从体卫融合促健康、运动康复新质生产力、运动康复: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三个不同方面进行前沿信息的分享交流。

【专题一】体卫融合促康复

聚焦运动康复的创新技术与实践,6位专家介绍并研讨了运动康复技术的国际最新前沿发展。目前冲击波治疗技术以其非侵入性和高效性受到关注,中国传统体育的生物力学原理被认为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同样,关于腰痛康复中的运动疗法创新与长跑运动如何进行风险评估的讨论也引起大家的思考。专家们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提升运动康复效果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必要性。为康复领域带来了新思路,也为运动康复的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推动了体卫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专题二】运动康复新质生产力

6位专家深入介绍了膝骨关节炎的最新手法和运动疗法,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康复产业创新与应用,柔性传感器在运动康复领域的创新探索应用,生物力学角度的马拉松运动员跑姿对成绩和运动损伤的影响,数字化运动康复技术、运动医学手术康复机器人等、数字化关节韧带体查仪等运动医学数智化研究与应用,AI在骨科康复应用中的探索等新领域、新方法和新内容。为运动康复的技术创新推动、人才培养优化、产业融合加速、服务模式创新、行业标准制定等指引了未来“发力点”。

【专题三】运动康复: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6位专家的讲课内容涵盖了跑步损伤预防、运动模式再学习与体能训练、运动项目命名的损伤、腰痛的中医临床治疗、落地模式对髌股疼痛综合征的影响、运动损伤预防与科学化训练等方面,为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同时,也将前沿的知识进行分享。不同学科间思维碰撞,现代康复与传统医学相结合、多学科相融合,真正从理论到实践,让运动康复惠及更多人。

2024上海运动康复与科学训练研讨会由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反兴奋剂中心)、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上海东浩兰生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