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舞台上的文化纽带:观中日说唱组曲《东渡》演出
澎湃新闻2024-11-28 17:30:00

在时光长河的浩渺波涛里,有些故事如熠熠星辰,永不黯淡,唐代鉴真东渡日本便是其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承载着中日两国千年前跨海传递文明火种的壮烈与赤诚。而当这一传奇篇章,被中日两国曲艺演员以独特的曲艺说唱形式搬上舞台,那便是一场艺术与历史、情感与愿景的交融盛会,也呈现着一系列感人的细节。

12月26日随中国曲艺家协会代表团访日,有幸在东京银座的观世能乐堂,欣赏到了名为《东渡》的中日说唱组曲在日本的精彩演出。这一演出由中国曲艺家协会、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和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共同主办。

踏入剧场,灯光渐次亮起,舞台布景是木质结构寺庙的一个真实的内景,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部的装饰,简洁、自然古朴。没有过多的装饰物和复杂的线条,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这种简洁的装饰风格,让人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这个日式建筑的木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的世界中。

于是,仿若被岁月之笔勾勒,只“东渡”两个字的书法,瞬间幻化成古渡口模样突临脑海,在日本东京的能剧场的舞台上,似乎海风带着咸涩气息轻拂而来。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这场演出,中日演员们分场次鱼贯登场,他们身着传统服饰,中式的古朴长衫、旗袍与日式的典雅和服并肩而立,色彩交织辉映,恰似两国文化在漫长岁月里的碰撞与交融,从视觉上便奏响了一曲和谐乐章。开场的鼓点,带着中式节奏的沉稳刚劲与日式太鼓的磅礴豪迈,错落有致地敲响,一下下撞击着观众的心弦,拉开这场跨时空叙事的大幕。

中方评弹演员字正腔圆,以汉语说唱,词句如珠玑滚落,详述鉴真大师在大唐那繁华且佛缘深厚之地,心怀普度众生宏愿,不顾高龄与艰险,毅然决定东渡传法的起心动念。从筹措物资的奔波琐碎,到面对官府禁令的坚韧执着,每一段唱词都饱含深情,将一位高僧的慈悲、果敢与对信仰的笃定诠释得入木三分。其唱腔时而高亢,在诉说克服惊涛骇浪时,恰似穿云裂帛,尽显豪迈无畏;时而低回婉转,于刻画鉴真对故土眷恋、对前路未知思忖处,揪人心弦,让观众仿若置身于那艘飘摇在茫茫东海、满载希望与使命的航船之上。

日本著名演员玉川女伶则用传统的浪曲,以独特韵律吟哦般地叙说,讲述了鉴真和尚抵达日本后的曲折融入和布行剃度受戒制度实施的故事。他们的说唱带着大和民族特有的细腻与内敛,描绘着彼岸翘首以盼佛法甘霖的民众渴慕神情,讲述着日本奈良东大寺对鉴真到来的期待,以及其抵达后所掀起的文化波澜——建筑技艺革新、医药知识普及、佛典经卷广泛传播,犹如一幅徐徐铺展的和风绘卷,细腻入微,满是敬意与感恩。两种语言,并行不悖,在节奏把控上巧妙契合,像榫卯结构般严丝合缝,于舞台上构建起一座无形却坚实的沟通之桥。

演出之中,日本能剧大师父子的精心扮演海龟和小鱼,形象地刻画了鉴真在海中历尽风波、磨砺,而感动了海洋世界的龙王共同相助。神话与现实交融,不同语言讲述共同的故事,两国演员互动默契,眼神交汇间传递着对这段历史共同的尊崇。肢体动作配合无间,中式拱手礼与日式能剧提线木偶似的动作穿插呼应,展现不同礼仪背后相通的谦逊与敬意;以扬州小曲儿和吴侬软语的女声伴唱段落,似乎看到唐舞的飘逸舒展与日本舞踏的质朴刚健,演出中扇子开合、衣袖翻飞舞动间,勾勒出两国文化相互汲取养分、茁壮成长的动态图景。舞台布景也别具匠心,中式水墨勾勒的山川与日式浮世绘风格的门坐背景,寓意着鉴真带去的华夏文明在东瀛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滋养异国风土,孕育别样风华。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这场演出绝非一场普通的文艺呈现,它是一面映照历史的明镜,拂去岁月尘埃,让鉴真东渡那段波澜壮阔、曲折艰辛却意义深远的历程鲜活重现;更是一封写给未来的友好宣言,在当下时代,借艺术之力,跨越国界与语言藩篱,向世人宣告中日两国文化根系相连、情谊深厚,传递着代代友好、携手共进的殷切期盼。当终场谢幕,掌声雷动,那是观众对演员精湛技艺的褒奖,更是对中日两国延续文化交流、续写友好新篇的衷心祝福与坚定信心回响。愿这舞台上的星火,成燎原之势,照亮两国友好往来的漫漫长路,让鉴真精神成为永恒纽带,编织更多交流互鉴、和睦共处的绚丽篇章。

(背景:11月26日晚,日本东京银座观世能乐堂座无虚席,由中国曲艺家协会、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和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中日说唱组曲《东渡》在这里举行日本站首演。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及夫人、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张沛霖,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杨发航、副主席吴新伯,国际说唱艺术联盟主席、《东渡》艺术顾问姜昆,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栗原小卷、专务理事中野晓等出席并观看演出。吴江浩大使在演出后接见中日全体艺术家,对《东渡》作品表示充分肯定。他说,没有想到这部作品这么精彩,看过之后最大感受就是“感动”。中日艺术家联袂演出,这是对中日文化交流的有力促进。“作品不论是主题设定、人物刻画,还是艺术家们的表演,都非常值得称道,特别是最后日本艺术家演绎鉴真大师的精神将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栗原小卷表示,“演出让我深受感动”,曲艺是可以超越国界的艺术,祝愿中日文化交流可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发展。

演出谢幕现场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