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突破150万人次!全上海的市民为何爱来这里?
上海奉贤2024-11-27 16:43:35

说起公园,人们能联想的元素往往是鲜花、绿树、草地、鸟唱、虫鸣。而在奉贤新城金海街道,这里的公园可就不一样了。

今年9月起,上海之鱼“百姓集市”正式开张。这个主打“政府搭台、全民参与、多方乐享”的集市,不设门槛、没有费用、无需押金,只需做到合法经营、文明摆摊、商品保质、保护环境,市民就能前来打卡体验,感受地摊经济带来的快乐,助力家乡点亮城市夜经济。消息一出,短短两个多月,就吸引了2000多名市民长期参与,一同“支楞”起了奉贤新城的专属夜经济。

集市,并非一个新事物,从2006年开始,特色集市就开始在国内逐渐兴起,时至今日,已经在全国各个城市进化出上百种业态,包含美食、文创、零售以及娱乐等消费品类,并且还在不断地从内容、时间、空间、形式等多个维度推陈出新。“百姓集市”,既不是政府行为,也没有市场支撑,何来的吸引力?集人民之智,建未来之城,正是秘诀所在。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勉励上海“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五年来,奉贤始终围绕这一命题,借助29家委局、街镇单位和286个人民意见征集联系点,围绕“奉贤美、奉贤强”主题,通过“键对键”的线上征集、“面对面”的线下活动,累计设立了“人民城市人民建,我为贤城献一策”奉贤新城建设“好点子”有奖征集、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等60项主题征集活动,共收到5.18万个意见和建议。应市民所需,设立百姓集市,丰富上海之鱼内涵,正是五年间奉贤演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之一。

“烟火气”与“秩序感”并存

傍晚6点,记者来到上海之鱼的青年艺术公园,东侧近2000平方米的广场区域内,属于市民自己的“百姓集市”热闹铺开,进入4个小时的“营业时间”。大大小小80个摊位色彩缤纷,商品琳琅满目,不仅有儿童玩具、摆件挂饰、创意手工、风筝彩灯等小商品,也有套圈、木马、射击等轻量化游戏,“海娜”彩绘、非遗漆扇等新鲜项目,也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驻足,现场好不热闹!

众所周知,上海之鱼,是奉贤新城的城市会客厅,随着2019年开放首个公园(年丰公园)开始,这一城市会客厅,以绿色生态为特色,集赏景、文化、健身、休闲、亲子于一体,先后开放湖心岛公园、泡泡公园、雕塑艺术公园、青年艺术公园等,逐渐形成了占地面积2.53平方公里的“城市公园群”,并迅速攀升为“沪上知名的网红打卡点”前三甲。紧随而来的城市管理难题也不少:“公园式”商业模式还不够丰富,对于“开放式”公园的日常管理还没行之有效的方法……五年来,期盼“上海之鱼更好看、更好逛、更有趣”,成为奉贤百万市民共同梦想。

今年上半年,就有不少市民通过“人民城市人民建,我为贤城献一策”奉贤新城建设“好点子”有奖征集主题活动,提出希望市民朋友可以参与建设,助力上海之鱼公园群形成自己的夜间经济业态模式。今年8月初,属地金海街道就广泛听取周边3万多户市民意见,把群众“好点子”,转化为新城建设的“金钥匙”,因地制宜推出“百姓集市”,让市民当主角、建集市,一起打造城市夜经济。因此,相比一般的集市,百姓集市更“平民化”,不仅有大学生、年轻白领,专业摆摊人、商铺主,还有一批民间手作达人。虽是摆摊,卖的也不是“地摊货”。

“80后”摊主陈女士,已经是“百姓集市”的“老摊主”了,由她带来的漆扇手作体验,经过两个月的不间断“营业”,几乎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摊位”。“我本来就是附近居民,平时也喜欢研究漆扇手工艺。听说家门口有一个集市,只要愿意就可以来申请出摊,我就想来试一试,助力家乡建设嘛。”陈女士说,从开始的“羞怯”到现在的“大方”,她不仅找到了“晚饭后的快乐”,还收获了不少点赞,“大家夸我给上海之鱼的夜晚带来了艺术之美,听了以后特别开心。”“95后”摊主齐先生,是奉贤一家知名制药企业研发人员,平时就去了很多地方,采集了不少中草药,也是一名制作草药标本的达人,可他的摊位是不标价的。“我这是姜太公钓鱼,等有缘人。”他说,“集市对我的意思是一个可以提供社交和娱乐的场所,我起来在这里交到各种有趣、独特、具有创新元素的朋友。”毫无疑问,百姓集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新老奉贤人都可以“拧成一股绳”,为“同一个城市”长袖善舞。

随着百姓集市的兴起,上海之鱼公园群乱设摊的问题就在其中得到了缓解。在“百姓集市”中,属地政府秉持着“堵不如疏”的理念,一方面不排斥专业摆摊人来申请摊位,另一方面出台了《金海街道金汇港畔夜市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摊位采用实名制预约或营业执照申请机制,并且进入集市的经营者需对售卖商品种类进行申报,预约申请通过后先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再进入集市经营。此外,考虑到上海之鱼“公园”属性,对集市经营范围做了限制,涉及食品摊位的,在符合8条食品安全规定基础上,还列出了“九个禁止”,从气味、食材、制作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同时,以集市公约的形式,引导“摊主”自觉维护好集市经营场所的环境设施。“如果一旦有人违反规定,我们将拉入黑名单,这就意味着,这位市民再也没有办法在百姓集市申请出摊。”奉贤区金海街道营商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街道营商办、平安办、综合行政执法队、金海市场所、金海派出所、城建中心、城运中心等部门一起打造了一支联勤联动、综合管理队伍,整合第三方管理人员力量,负责集市的日常监督管理。目前,百姓集市经营秩序有序,营造了整洁的集市经营环境。”

此外,“百姓集市”的选址也十分巧妙。区域西侧是公园近百亩的大草坪,散步、游玩、遛狗、露营、放风筝的市民不少。沿区域东侧的台阶逐级而下,便是金汇港畔的滨水健身步道,市民或骑行,或玩滑板,或凭栏散步吹风。三块区域的功能泾渭分明,却又融合得恰到好处。

“一座好的城市就应该这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如今,“城市治理共同体”理念,在奉贤深入人心。

“宜休憩”与“有温度”兼顾

共建、共治、共享,还远不仅仅体现于此。早期的上海之鱼,在市民眼中,是一个除了“好看”之外,其他都“不太好看”的地方。没有厕所,没有休憩椅,没有游览车……通过“全方位”的人民意见主题征集,五年来,“遮阴避雨”长廊、贤美公交站台、智能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等一一落地上海之鱼,它,变得更好玩、更好看、更有人情味了。

“我希望上海之鱼公园群内可以增加遮阳挡雨的休息处。”这是2022年3月,市民俞女士向奉贤区人民建议征集办邮箱提交的一则建议。针对这则建议,奉贤区绿化市容局于当年5月末启动方案研究工作,计划建设合计约300平方米的10个景观长廊。如今,环湖绿地上又增设湖心岛、年丰公园两处游客服务中心,环湖15个驿站、亭廊和园椅等休息设施附近,绿植也早已亭亭如盖,切实提升了游客朋友的游憩体验。这几年,看到自己的建议从被采纳实现,到不断升级进化,俞女士十分欣喜,“作为市民,我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越来越好”。

同时,公园群的主题功能也在市民的期待中不断拓展。周末草地音乐节、绿博士大讲堂、自然教育学校等近百场活动贯穿全年,上海国际花展、上海国际光影节、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中国国际女子赛艇精英赛等高规格品牌活动、赛事连续在公园内举办……这些都成为了奉贤市民万众期待的“一年一会”。以上海国际花展为例,上海之鱼每年都能吸引游客约20万人次。

活动多了,项目多了,人气高了,“出行如何解决”成为市民们关心关注的热点。结合市民“好点子”,奉贤整合政府、市场、企业资源,对外连通方面,特地开通金海湖免费游览专车,专车线路单程为9.5公里,为日常运行模式,沿途设11个上下接送点,囊括泡泡公园、奉贤博物馆、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年丰公园、秋景园等景点,且专车与轨交5号线金海湖地铁站无缝连接,每半小时一班,市民无需自驾也能遍览美景。对内畅通方面,去年,奉贤引进100辆游览车,方便市民园内代步,尤其是提升了老人小孩的出行体验。家住闵行区的刘先生说:“每个月都会来这里露营。每次来都会发现有一些不一样。上次过来,发现有了设计童趣的游览车服务,这次来又发现这里新设了直饮水机,还有24小时对外开放的生态厕所等,可以让我们尽情享受休闲时光。”

从“我想要”到“我能做”,从“我想来”到“我怕常来”……回顾“人民城市”理念在奉贤深耕的五年,就是奉贤市民与上海之鱼“共美好”的五年。据奉贤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介绍,五年来,上海之鱼的年人流量不断刷新历史高度,2023年全年人流量已达164万人次。今年1至10月,总人流量已经突破150万人次。

这就是人民的力量,如果你也期待我们的“城市会客厅”越来越好,请在下方留言,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