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上海华山路新增打卡地标,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升级亮相
上观新闻2024-11-20 21:09:49

焕然一新的沿街广场、点缀其间的绿化小景、花花无界戏剧空间和花花商店里可口小食、文创周边,通过“戏剧无界”氛围打造宜乐、宜游的市民友好环境。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之际,位于华山路643号的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焕新亮相,马兰花剧场重启,标志静安华山街区出现一个宜乐、宜游的儿童友好新空间和国际儿童文化交流新高地。中国福利会联合静安区委区政府,升级改造华山路核心地段的中福会界面,将儿童戏剧元素融入绿容景观和街区。

小观众逛花花商店

小观众打卡剧院艺术装置

11月20日,焕然一新的剧院迎来络绎不绝的亲子家庭

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是由中国福利会创始人宋庆龄亲手创办的全国第一家儿童艺术院团。在市委宣传部、静安区委区政府关心下,剧院经过一年筹备,9月启动更新改造,将沿街围墙拆掉开放给市民共享,把“儿童友好”体现在整个剧院的每个角落。

马兰花剧场进厅

马兰花剧场进厅

马兰花剧场进厅

马兰花剧场外观

剧院全景

“除了美观,更重要的就是要从儿童出行便利的需求角度来做足考量。”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沈莉介绍,连地砖设计都几易其稿,“为做到和谐统一,广场地砖铺设图案与马兰花剧场二楼云朵空间、花朵元素相呼应。考虑到观剧年龄层向低幼扩展,很多童车或滑板车随家庭出行,剧院选用平整、小块、不容易滑倒的地砖确保安全。”

马兰花剧场二楼云朵空间

马兰花剧场二楼云朵空间

毗邻华山路的花花无界戏剧空间

毗邻华山路的花花无界戏剧空间

排练厅

排练厅

微剧场

微剧场

马兰花剧场门厅处扶手,特意改造为内嵌式;原本建筑的采光不足问题,通过设计丰富光源进行弥补,剧场二楼原本昏暗的通道如今全部打开,阳光通过窗户洒落进来,在暖色软装映衬下格外温馨。剧场旁专门预留小空间,满足儿童剧小观众们的特殊需求,未来还可以开展演员面对面的活动,让孩子们能与戏剧、与艺术有更亲密的接触。

花花商店

广场玩偶

剧院曲径通幽

剧院面向华山路敞开

“室内外空间举办各类展览、街头戏剧、沉浸式表演等多元戏剧活动,欢迎更多大朋友小朋友们随时来加入。”沈莉表示,“结合极富儿童属性的‘马兰花’IP形象,我们把更多儿童文化元素融入绿化景观、人文氛围。未来孩子们可以到台前幕后,观摩剧目排练,聆听戏剧导赏,参与沉浸式展览,还能走进戏剧空间,享受阅读乐趣。这种全新打开方式延展了老建筑的边界,让街区文化更加生动。”

拆除沿街围墙,开放亲子空间,以华山路643号剧院为地标,中国福利会和静安区将共同打造“静安国际儿童戏剧街区”,开启“2025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艺术节”全球招募通道。明年10月,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艺术节将为大小朋友们带来更多精彩。

上海戏剧学院、华山医院、华东医院、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和中福会托儿所等街区毗邻单位加入“静安国际儿童戏剧街区”项目,以丰富多样的主题不断地“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商旅融合新品牌。

“剧院布局全域沉浸式戏剧,探索演艺新空间。戏剧盲盒、马兰花奇妙夜,全方位打造‘声临其境’之体验。”沈莉透露,上海两大儿童剧场荣威·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马兰花剧场将深度联动,打造联名款“文化巴士”,达成10公里内“一站式”地标场域优质内容和品牌内涵输出。剧院将引入沪上知名餐饮品牌,量身定制“花花味道”,推出老洋房亲子下午茶套餐。“与优质企事业单位资源共享,优势叠加,共同打造不断健康发展的‘马兰花’品牌生态圈。”

在场域破圈的基础上,剧院创作思维也被无限打开,联动国际知名团队,打造更广阔的伙伴圈。剧场重启首演剧目《嗨!小石狮》传递古老图腾背后的文化精神,正在热演的《万物都在变》全方位激活宝宝们的世界。《本草世界》《中国味道》《未来之城》正在积极孵化。以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艺术节为抓手,剧院汇聚国内外优秀儿童戏剧资源,并与专业高校联手,在教学实践、创作演出等领域共生赋能,推动儿童戏剧人才培养和孵化。

“我们将致力于打破行业壁垒,锚定亲子文化业态,推动文商旅融合,积极探索亲子文化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破圈’和‘出圈’。”沈莉表示,中福会儿艺剧院以全力释放戏剧空间的文化力为目标,形成历史保护建筑、儿童剧院与城市界面的全面融合与提质,“以崭新的姿态和优质的内容,打造儿童戏剧新地标,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