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去奉贤博物馆看“避暑山庄” 超百件珍稀文物齐聚
东方网2024-11-19 14:14:50

东方网记者奚亮11月19日报道:乾隆用过的“万寿无疆”掐丝珐琅碗、清朝帝王御用的文房四宝、慈禧太后的亲笔题字……18日,“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宫廷文物特展”在上海奉贤博物馆拉开帷幕,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盛世繁华尽收眼底。

本次特展共展出131件/组展品,展览分“塞外宫城 造园杰作”“诘戎绥遐 无暑清凉”“怀柔四海 万法归一”“众星拱月 万世缔构”四个篇章,集中展示了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历史溯源、造园艺术、园林功能和佛教艺术等,带领观众共同领略这座皇家园林“自天地之生成,归造化之品汇”的雄伟与典雅,体会汉、满、蒙、藏、维多元文化在展厅交融呈现的璀璨历史,更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大价值所在。

据记者了解,避暑山庄是由康熙大帝亲自选址、堪称华夏文化“标志性建筑”的皇家园林,不仅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也成是中国古典造园的最高范例。这里保存了很多皇家日常使用的器物,乾隆用过的“万寿无疆”掐丝珐琅碗、清朝帝王御用的文房四宝、慈禧太后的亲笔题字,都在这次展览中和上海观众见面。

“经过89年的建造,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群融合了康熙、乾隆两位君王的审美意趣。”奉贤博物馆馆长张雪松说,在这次展出的许多瓷器、玉石上,都能找到乾隆的刻诗或题字。他指着清青玉刻诗山子向记者介绍:“它表面一块玉石上刻有御制诗,皇帝自己写的诗文作品,这是非常典型的一件器物。‘山子’就是玉,一种比较自然的形态,雕上山石纹理、亭台楼阁,是以前清代皇帝非常喜好的一种形式。”

“承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300年的山庄文化积淀出承德独具一格的风韵。”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副院长陈浩告诉记者,此次展览荟萃精品文物百余件,承载着康乾盛世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了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

同时,此次展览还将展出采集自承德山庄文津阁、福寿园、广元宫等宫殿的建筑材料,皇家“出品”的精美瓷器、书画、弓箭、笔砚、珐琅器等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形仿自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玉琮的乾隆哥釉八卦琮式瓶;造型奇特的焚香“三件套”铜鎏金掐丝珐琅三式;从英国远渡重洋而来的铜鎏金椭圆形表等。

此外,展览配套文创也将同步上新,涵盖瓷器、挂件、冰箱贴、盲盒、茶具、包、丝巾、食品等种类。“来和朕一起耍大牌——避暑山庄四季风光扑克牌”,是一般扑克牌四倍大小,精选了承德当地摄影家拍摄的54张四季风光照片,还有“尚方宝剑毛绒挂件”“御膳房山楂系列”“乾隆游公仔印章盲盒”毛毡托特包等。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28日。

作者:奚亮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