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上海市格致中学150周年: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辉煌篇章
上海黄浦2024-11-18 14:08:10

百年历史,文脉绵长上海市格致中学前身为格致书院,是我国近代最先系统传授自然科学新知、培育民族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一百五十年前,近代科学先驱徐寿和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等中外绅商学士,在此合作办学,探索富国强兵与救亡图存之路,开辟了我国近代科学教育之先河。一个半世纪以来,学校始终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格物致知,追求卓越,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积极探索以人才培养推动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百五十年来,格致人与国家共兴衰、与民族共荣辱。1939年,格致公学地下党支部成立,首任支部书记吴学谦组织进步青年开展学生运动,为抗战胜利砥砺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格致中学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成立了上海中学教育界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上海市格致中学是我国近代最先系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培育民族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百余年前,我国近代第一份自然科学杂志《格致汇编》在这里诞生,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在这里完成。格致先贤合计翻译百余部自然科学著作,创造了化学元素的中文译名,在中国近代科教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教育创新,成果斐然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连续二十七年组织学生开展大别山社会实践活动,近万名都市学子千里挺进大别山,赓续红色基因,俯仰广阔天地,成功打造融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于一体的高中生校外实践特色品牌。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持续推进高中育人模式创新,2010年起在全市率先开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教育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本市推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编制《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扩优提质,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4年开办奉贤校区,领衔成立格致教育集团和格致奉贤教育联盟,依托集团化办学,辐射百年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紧密型教育发展共同体,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学校坚持教育综改,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双新”实施,高标准建设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凝练“格致毕业生形象”,优化课程实施,转变教学方式,探索数字赋能,以“双新”实施撬动育人方式变革,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取得累累硕果。

人才辈出,贡献卓越

新时期,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锐意改革创新,传承“爱国,科学”的优良传统,弘扬“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的办学理念,彰显“和谐发展,理科见长”的办学特色,勇立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前沿,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广育英才。在格致这片教育沃土上,不仅培养出了吴学谦、经叔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孕育了以三任复旦大学校长、十四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术英才、行业领袖、国之栋梁。如今,以“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盛晓涵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子也已茁壮成长,必将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校庆庆典,共襄盛举

在150周年校庆之际,格致中学举办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吸引了众多校友、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加。庆典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校史展览、文艺演出等内容。

校史展览展示了格致中学15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让校友和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母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教育魅力。文艺演出则由师生和校友们共同呈现,展示了格致中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格致中学的校友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纷纷表达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福。他们回顾了在母校求学的时光,感谢母校的培养和教育之恩。同时,他们也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母校的发展,为母校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格致中学的150周年校庆不仅是对学校过去辉煌历程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期许。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选稿:许文杰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