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沪派江南”千年圩田迎丰收,一粒“枫泾大米”开启精彩纷呈的舌尖之旅
上观新闻2024-11-10 20:14:00

稻黄鱼肥,粮熟果硕……11月10日下午,“沪派江南—千年圩田·画境水乡”枫泾大米开市暨“上海农商银行杯”粽王争霸赛活动在枫泾镇新元村举行。在一片金黄的稻田中,香甜的米香和浓郁的咖啡香扑面而来,不少游客正围在摊位前参观、品尝,“与平时喝的咖啡不一样,口感很绵密,满满都是丰收的味道。”市民王女士饶有兴致地在现场探索“枫泾大米”带来的新奇体验。

从一颗稻谷,到一年卖出上亿元的枫泾粽子

收割、打谷、脱壳、筛选、碾米……现场,收割机、轧米机、爆米花机隆隆作响,让市民游客在田园风光中亲眼见证从一颗稻谷到米粒的神奇转变,体验一场粮食的溯源之旅。 “没想到,平时吃的饭是这么来的。”眼看着稻谷从谷穗脱壳变成洁白的米粒,小朋友沈逸晨终于把水稻与餐桌上的米饭画上等号。

稻田里,大米产业链的衍生展示,映射着“枫泾大米”产业的发展与变迁。近年来,枫泾镇不断拓展大米产业加工规模和深度,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以稻米加工销售为支撑,以米制食品产业为拓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稻米种植加工产业链。

“这几年,枫泾镇的状元糕、粽子、米糕成为了风土美食中的‘名角’。” 枫泾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鲁磊表示,“目前,枫泾粽子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亿元规模,从中走出的‘叶聚兴’、‘糯王府’等品牌也从家庭作坊发展到了投资建厂、产业化扩张的路子。”

“只有赢得年轻人喜欢,主动拥抱新场景,才有新未来。”在现场,“叶聚兴”品牌负责人陈勋介绍,目前,“叶聚兴”粽子线上线下接单不断,已远销至东北等地区。同时,他们也在开发新的米制糕点类产品,以此进一步打开市场。

如今,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已经从“吃饱”变为“吃好”,更加追求风味、品质。接下来,为让好稻米的优势更为放大,枫泾镇将以绿色化为导向、以优质化为标准、以品牌化为目标,努力打响“枫泾大米”品牌,全面提升枫泾稻米产业知名度和竞争力。

新的消费趋势,不断催生新机遇。从一粒米出发,枫泾镇正从全链布局、创新驱动、优化升级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转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一粒种子,到一条产业链的重塑与融合

水稻要丰产,得从选好一粒种子开始。在当天的活动现场,上海枫泾农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推介了一种全新的水稻种植模式——再生稻。

再生稻是种一次收获两茬的周年高效水稻种植模式,利用收割后的稻桩继续发苗长穗再收一季水稻,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极大减少成本投入。

“再生稻的谷粒充实度和米质都比头季稻好,稻米光泽好,腹白小,品质及食味均比头季稻好。”现场,上海枫泾农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农户们介绍再生稻的各种优势,“以‘香夏两优8773’品种为例,这个品种的水稻全生育期120.7天,粒长6.8毫米,长宽比4.1,平均亩产600公斤左右”。据悉,接下来,枫泾镇将尝试在部分村试种新品种的再生稻。

同时,为满足全镇米制食品企业的需求,当天的推介现场,上海农科院也带来了加工专用粳型糯稻新品种“沪香糯1911”。作为一个丰产性突出、综合性状优异的香糯品种,枫泾镇希望以此为契机,调优水稻种植结构,让糯米食品企业与农户之间实现订单种植,共享增值效益。“我们争取选育出更多优质水稻品种,发展出更高效的水稻栽种技术,积极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增产增收。”枫泾镇副镇长尤利明表示。

作为金山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镇,今年,枫泾镇共播种秋粮3.6万亩左右。眼下又迎来收获季,从空中俯瞰,金黄遍野、稻浪滚滚。

据介绍,枫泾水稻有着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魏晋南北朝期间,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枫泾地区的先民已陆续掌握水稻和麦类种植技术。据清程兼善《续修枫泾小志》记载,枫泾“地多小圩,四面皆水,形如荷叶,水脉西来,潮汐东至”,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使枫泾具有生态宜居的优势,自古以来,当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的鱼米之乡、富饶之地。

2023年6月,上海市规资局开展全市特色民居村落风貌保护调研,将新元村作为启动沪派江南特色村落保护试点的首发地。这里保留着上海最完整的棋盘状水系,保留了“水围村、村包田”的传统江南农业生产风貌,体现了悠久的稻作文化。“这是农耕时代遗留至今非常珍贵的圩田活标本,也是村民们向湖争田,与自然博弈,最后和谐相处的集中展现。” 新元村党总支书记沈伟峰说,“种好地、收好粮,就是村民们最淳朴的心愿。”

正是以这样的文化基底、朴实情怀孕育出的“枫泾大米”,颗粒饱满、口感香甜,赢得了无数食客的喜爱。

当前,枫泾镇正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绿色水稻、优质水稻、绿色种植为抓手,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模式,推进绿色水稻认证和水稻绿色生产基地创建,提高水稻生产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发挥区域特色,做优做强优质稻米产业。

当天,现场还举办了“上海农商行杯”粽王争霸赛和线上直播活动,既有当季产品售卖,又增加了旅游线路直播。游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可以感受到枫泾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农村的温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尤利明表示,枫泾镇将结合乡村振兴、沪派江南等工作,不断在枫泾集聚现代农业、乡村产业、田园观光、民宿群落,促进“农文旅融合”在枫泾落地生根,从而有效承接上海乐高乐园的溢出效应。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