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进博观察|国际美妆巨头加码投资中国:发力高端赛道,扩大在华产品矩阵
澎湃新闻2024-11-10 18:59:00

扩大在华产品矩阵,创新高端品类,国际美妆集团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

11月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落幕。历年进博会都是国际美妆集团展示前沿创新的首发站,本届进博会,各家再携百件新品首展首秀,带来差异化的创新产品。多个集团高管向澎湃新闻记者强调,持续看好中国美妆市场的长期发展,将加强本土创新,长期投资中国市场。

11月9日,观众在第七届进博会欧莱雅展台试闻香水。欧莱雅是进博会七届“全勤生”。 新华社 发(陈浩明 摄)

据澎湃新闻记者不完全梳理,本届进博会,欧美美妆企业方面,雅诗兰黛集团带来旗下17个品牌的产品,覆盖护肤、彩妆、香水和护发多个品类,以及近百款新品重磅亮相;欧莱雅集团展出21个品牌、超220件展品;科蒂携旗下十大高端及大众美妆品牌参展,呈献香水、护肤、彩妆等多种品类,并正式向中国推出全新集团自有高端香水品牌。日韩企业方面,资生堂集团带来旗下12个品牌超过30款首秀新品;爱茉莉太平洋携旗下六大品牌,呈献超过100件展品、20余款首发首秀新品。

持续推进本土创新,国际美妆企业加大中国市场投资力度

“欧莱雅中国目前已是我们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坚信欧莱雅中国未来将成为欧莱雅全球最大的市场。”法国美妆巨头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安巩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欧莱雅充满信心,正积极推进中国市场的投资。”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指出,欧莱雅进入中国市场已27年,今年4月欧莱雅苏州智能运营中心正式投运,该中心每年能处理超过5000万个包裹,未来该智能运营中心将成为欧莱雅在中国处理D2C(直面消费者)和B2B(企业对企业)订单的重要服务枢纽。

“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已30多年以来,中国是我们集团最大的国际市场,也是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美国高奢美妆集团雅诗兰黛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樊嘉煜表示,中国消费者不仅是集团最主要的增长驱动力,也是重要灵感来源。目前,雅诗兰黛集团在中国市场业务范围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并持续进行本土投资。

樊嘉煜介绍,一方面增加对本土美妆以及香氛品牌的孵化,另一方面,2022年12月雅诗兰黛中国创新研发中心落户漕河泾科技绿洲,这是集团全球首家首个“端到端”综合性研发中心。此外,雅诗兰黛还在不断推进中国市场电商物流建设。

上海的确是化妆品巨头们的青睐之城,多家国际美妆集团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总部以及研发创新中心。据记者不完全梳理,例如,雅诗兰黛集团在上海设立了其亚太区研发中心,欧莱雅集团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总部和研发中心,资生堂集团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总部和全球创新中心,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中国设立了集研发、生产和物流为一体的工厂。

德国护肤巨头拜尔斯道夫执行董事会董事长、执行委员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华文颂(Vincent Warnery)表示,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拜尔斯道夫正在通过在中国设立新的工厂、创新中心与团队,持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产品需求,拜尔斯道夫立志成为全球最好的护肤企业。

在本土化投资与创新方面,华文颂介绍,拜尔斯道夫集团研发的突破性专利成分Thiamidol 630已于近日在中国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1月4日发布通知,宣布集团研发的创新美白祛斑成分异丁基酰胺基噻唑基间苯二酚正式获得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新原料注册证书,“该原料是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施行以来第一个,更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作为美白剂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体现了国家药监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开放创新。”

“得益于中国市场的活力和韧性,中国市场已发展成为资生堂集团最重要的海外市场。资生堂集团将继续坚定在中国的长远投资,鼓励中国团队持续推动创新,引领集团增长,并不断输出最佳实践。”资生堂中国总裁兼CEO梅津利信在进博会期间接受群访时表示,投资创健医疗是资生堂参与中国市场本土创新的重要举措。

日本美妆集团资生堂于1981年作为首家国际化妆品集团进入中国市场。2022年,资生堂通过旗下独资的专项投资基金“资悦基金”,领投了一家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企业“创健医疗”,提前布局化妆品新型生物材料,计划结合双方产品研发、原料供给和渠道资源等优势,探索功能性护肤产品的合作空间。

“未来几年内,资生堂集团将持续投资,将中国的研发中心打造成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聚焦对中国消费者的皮肤研究、孵化包括医学美容、抗老成分、新功效评估体系在内的本土创新。”梅津利信说道,“同时,资生堂始终着眼未来,以超出当前市场预期的标准开发前沿科技,帮助消费者在未来的生活场景获得卓越的美肤体验。例如,在今年进博会上,我们展出的为未来出行空间定制的创新美肤体验。”

“展望未来,中国日化美妆品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个人护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日化美妆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我们也在着力推进在中国本土的产品开发与生产。”花王(中国)化妆品事业总经理大仓诚一进博会期间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花王积极推动本土创新,目前珂润、碧柔的部分产品也已经在中国生产,花王还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布局与调整,也一直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研发力度。进入中国市场30余年,花王(中国)未来将加速推进全新“多触点”战略,希望突破个人、家庭的范围,加强与其他企业伙伴的协作和共创,在公共机构、酒店等产业中的卫生领域,对环境友好的农业、工业等广泛的领域等提供更多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产品。

多款高端高奢产品进博首秀,国际巨头仍看好中国高端美妆市场

近年来,科技创新为美妆产品的推陈出新提供了强大动力,消费者对美妆产品的需求也愈发分化。本届进博会上,各大美妆品牌新品频出,高端线品牌与黑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多家美妆巨头企业高管表示,当前中国消费者更加理性,追求性价比的同时,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对品质和功效更加讲究。其中,不少企业计划继续在中国市场投资和推出高端、高奢产品,进一步加大在华产品矩阵。

“中国始终是拜尔斯道夫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也是全球第一大护肤品市场,在奢侈品和护肤品方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华文颂(Vincent Warnery)在接受采访时作出上述表述。

“中国香水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虽然我们看到短期市场波动,但长期来看我们相信并已做好准备迎接增长。”科蒂集团高端美妆首席商务官Caroline Andreotti表示,目前估计14亿中国消费者中,香水的渗透率仅占个位数,拥有极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超高端和小众香水的细分市场一直引领着香水行业的增长。据估计,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中,高档香氛的渗透率已达到20%至25%;中国小众香氛市场已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

Caroline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还表示,除了观察到香水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逐年上升,消费者在使用香水的次数和场景上都有增加,变得更加理性和专业外,同时,也观察到中国市场呈现出差异化和两极化趋势,有的更追求性价比,有的更追求超高端、定制产品。科蒂作为全球最大的香水巨头之一,也发展了丰富的、大而全的香水品类,覆盖大众香水和高端、超高端的产品,能满足中国市场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花王(中国)化妆品事业总经理大仓诚一也向澎湃新闻表示,将加大投入扶持高端品牌,旗下高端化妆品品牌SENSAI已顺利引入中国,全球首家旗舰店已于去年10月在上海正式开业。

在高端奢侈美妆、香氛领域,本届进博会,欧莱雅专研色彩奢护品牌PUREOLOGY普若绮上演亚洲首秀,资生堂集团美妆奢品肌肤之钥携顶级护肤“奢雅极”系列亮相进博会。拜尔斯道夫旗下的法式高端美妆护肤品牌香缇卡(Chantecaille)上演进博首秀,瑞士的高奢护肤品牌莱珀妮携全系列产品首度亮相进博会。科蒂向中国市场正式发布旗下全新高端香水品牌英菲曼蒂。爱茉莉太平洋更新在华品牌矩阵更新,针对抗衰趋势下涌现的专业美容后的护理需求,高奢科技护肤品牌AP嫒彬今年全新引入中国内地市场,并带来进博首秀。

选稿:周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