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进博手记 | 从这个“窗口”,认识北外滩,认识虹口
上海虹口2024-11-08 15:28:32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再次汇聚了全球的目光,成为展现中国开放姿态、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舞台。进博会期间,上海虹口推出进博手记,该系列来源于作者的亲身体验,通过记录在一线工作期间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向世界传达进博会作为国际贸易盛会的独特魅力与深远意义。

今年,我作为上海虹口的一名记者,参与了宣传报道第七届进博会虹口参展场馆的工作,希望通过我们这个“窗口”,让更多的朋友认识北外滩、认识虹口,来感受虹口“文化三地”的独特魅力。

“可持续发展”成为本届进博会高频词

我曾经参与过首届进博会,时隔多年,今年再次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是,进博会比以前更热闹了,产品也更高科技、更智能了。这次我连续两天进入会场,日平均3万步的步数,刷新了我近一年来最高行走记录的同时,也拓宽了我的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

观展之余,我还发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本届进博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低碳环保的理念贯穿在会场的方方面面,比如现场展位的展陈布置多为环保材料,低调又不失时尚感,工作人员在推荐产品时,也会侧重讲解产品设计中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让节能减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样出现在我参与宣传报道的北外滩馆上,今年,北外滩馆以“零碳”展馆的形式亮相进博会现场,无论是门头设计还是内部展陈相较往年有了不少变化,变得更“轻盈”更“绿色”,一走进场馆,就感受到一股清新的绿色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情愉悦。

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北外滩开发建设的底色之一。近年来,北外滩坚持绿色引领产业新发展。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功能平台建设,譬如设立天工开物产业创新孵化中心。该中心由北科创集团携手合成生物领军企业蓝晶微生物共同出资设立,于今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旨在整合与导入各方资源,以先进合成生物技术助推农业、环保、医疗健康等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创新集聚区。平台秉承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理念,基于行业领先的技术平台与专业研发办公载体设施,为绿色低碳产业提供集共享空间、CRO研发服务、投孵联动、产教融合“四位一体”的高能级科创服务。目前,在孵企业已成功实现PHA绿色新材料、肥料增效剂、土壤改良剂、排塑益生菌、美妆原料、植物基墨水等多项创新产品的产业化落地。同时,平台致力于搭建一个绿色产品ESG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产品的广泛应用和场景开发。

此外,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和绿色技术银行的“加入”,进一步完善了功能平台建设,助力北外滩高质量发展。我对北外滩未来的绿色发展充满了信心!

北外滩,未来可期

在北外滩馆的宣传报道上,我侧重报道场馆的亮点,以及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至今已经发表了多篇报道。

对个人而言,我很喜欢北外滩馆的功能布局和展陈内容,虽然展馆面积不大,但在这里,却能找到推动北外滩高速发展的“驱动力”,感受到北外滩未来的无限潜力。

除了今年主打的绿色发展板块外,展馆里的城市更新展区也让我印象深刻。展区左边集中展示了北外滩及周边区域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焕新项目,右边则介绍北外滩在建或规划中的标杆和特色项目。在观看的时候,一种亲切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因为我参与了其中几个项目开工仪式的宣传报道,当时基地里塔吊林立、桩机隆隆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

北外滩是虹口城市更新的缩影。坐落在北外滩路8号的世界会客厅就是老建筑焕新的典型代表,原址为具有百年历史的扬子江码头。2018年,在北外滩滨江贯通和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中,原先码头两座拥有百年历史,外立面颇具美感老仓库被重新发掘,经过历史考证和专业评估,根据大型公共文化与会议活动中心的使用需求进行了修复性改造。2021年6月16日,世界会客厅正式落成投运。世界会客厅以“中国故事、上海表达、世界客厅、共筑辉煌”为设计理念,采用修旧如旧、新老共生的工艺,按照建设一流国际会议中心的目标,成为了上海又一代表性地标。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近年来,虹口通过城市更新,使包含雷士德工学院、今潮8弄、胜利电影院在内的一批地标性建筑焕然一新,既保留了老建筑的历史文化脉络,又重塑现代都市魅力,实现了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蝶变。

今年来,德邻公寓、176街坊、多伦路街区等城市更新项目相继开工,天鹅宾馆、天兴百货等载体空间启动转型改造,乍浦路风貌影视街、前海人寿金融大厦等焕新亮相,还有不少城市更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城市更新之下,不止北外滩,整个虹口的城区“颜值”在不断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改善。

相信城市更新过后,虹口一定惊艳四座,欢迎更多的朋友来到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安家、兴业,寻找到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

11月8日是记者节

借此篇

向奋战在新闻一线的同行们致敬

作者:张城凯
选稿:宋旻洁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